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113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むし社,意圖藉由欺騙むし社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2020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2022年,小陳的長戟大兜蟲飼育尺寸一直贏不過其他私人飼育家,其中也不時有客人質疑他的飼育耗材養蟲養不大,但他都只是會罵說那些人是自己不會養以及惡意抹黑。但20225月,一直被小陳視為競爭對手的新竹某蟲店養出了台灣歷史上第一隻超過18公分的長戟大兜蟲,並到處宣傳,主打「長戟大兜蟲專門店」的小陳,卻嚥不下這口氣,開始「網軍出征」,開小號瘋狂批評新竹某蟲店「尺寸造假」,而且批評的分身帳號講得各種難聽話,雙方因此還鬧上法院。


世界第一的誘惑

殊不了,過不了多久,小陳突然宣布自己「超越了新竹,更超越了世界紀錄」(當時世界紀錄是18.2公分),他養出了18.3公分的長戟,驚座四方,轟動武林。當時業界的各方人士,包含剛跟小陳有法律糾紛的「死敵」都特地發文恭喜他成為了「台灣之光」。之後,為了不讓其他人批評是否造假,還盛大地舉辦了「尺寸丈量大會」,找來了蟲界的各種權威人物。



燈下黑的盲點

丈量大會前,小陳神秘兮兮地找了林先生與其他兩位友人,說是「見證真正的奇蹟」,突然又拿出了三隻破紀錄的甲蟲,但林先生卻在看到了那三隻後眉頭一皺,覺得案情不單純,開始到處問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活蟲加工有可能嗎?」

但是得到的答案大多是:「以前聽過標本加工,但是直接對活蟲改造也太殘忍了吧?而且這樣做會短命,有人捨得嗎?」而到了丈量大會前,小陳突然說「18.3公分那隻不行暴斃」,但因為甲蟲暴斃時有耳聞,那時候的輿論只是覺得可惜,並不覺得哪裡奇怪。




打上問號的丈量大會

丈量大會時,五名代表都量出了「18.3公分」在直播面前慶祝這隻標本超越了日本紀錄,沒有人懷疑。而小陳更囂張地說,「這隻標本不會上報,因為有更大的會在未來提報」,一時之間,業界興奮無比,慶祝著台灣養蟲人終於能揚名國際……


然而誰又知道這一切就是一個天大的玩笑。

核彈級爆料


2023113號,正好是「黑色星期五」,早上七點,突然有一名業者發文怒批小陳「欺騙社會大眾,即日起發起拒買相關產品」的貼文,正當大家半夢半醒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時,「蟲鑑天日」團隊的某合作對象與團內人士,突然公佈了震撼彈

_小陳的「破紀錄蟲」,是請人加工出來的偽造品,而且是活體直接加工,藉由切掉原本的零件,並加裝另一隻更大的零件組合出一隻尺寸會大幅增加的偽造品,但頭身比例會非常的奇怪。

這也是當時林先生與另一位小陳的朋友覺得違和感的來源。

改造過程、對話紀錄甚至錄音檔都出現了,頓時之間,業界譁然,警覺這可能是超級詐欺案,且有諸多同行紛紛跳出來說是因為小陳打著「養出世界紀錄」才跟他批貨,這根本詐欺,也有許多消費者怒吼著要退錢。這是非常遺憾且嚴重的事情,竟然有人罔顧生命,直接「蟲體實驗」,甚至沽名釣譽,到處找網紅拍影片宣傳自己的「台灣第一」,包含知名生態網紅「昆蟲擾西」在內,都被他騙了,也在爆料後紛紛下架自己與陳先生拍的影片。

而陳先生,這幾天以來只發文譴責「是被前店長抹黑」「一切都是造謠」,但在一張又一張的對話紀錄與錄音、製作照片公開後,這些指責已逐漸蒼白無力……

這一天,確實是台灣蟲界最黑暗的日子之一。

雖然才經過一週,且案情尚待釐清,但造假行為已被確認,不只陳先生的紀錄將遭到最大程度的懷疑,甚至台灣養蟲人的名聲,恐怕也被國際當了一次笑話,更嚴重的,是對於活體的殘忍對待,嚴重打破了動物保育的道德底線,最後,更是因此構成了與數間合作廠商的廣告不實嫌疑,這是最近才發生的醜聞,也是筆者最不願看到的發展。

諷刺的是,原來當初罵新竹某店家造假的人,自己才是最大的造假嫌疑人……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扇角金龜繁殖研究室:技術的突破

 台灣扇角金龜的飼育可能性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台灣扇角金龜」嗎?以前的電子報也曾經介紹過這隻台灣的特殊金龜子,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究後,曾經被稱作「飼育困難」的物種,終於在參考了日本的騷金龜繁殖與飼育方法後,掌握到了關鍵的環節,終於能開始穩定飼育了。 飼育大難關的考驗 扇角金龜直到三年前,都還是被稱作極難人工飼養的怪蟲 - 即使野外的扇角金龜族群是壓倒性地強勢,但在以往的飼育歷史中,扇角金龜的產卵數量極度不穩定,即使同一種介質(此指用來讓扇角金龜潛入產卵用的土或木屑)也不能穩定有產量,而就算運氣好能取得數十隻幼蟲,但往往在三齡幼蟲化蛹之前會莫名全滅,可能 30 隻幼蟲之中,在人工飼育環境下的倖存率只有 10% 以下。重重地難關,讓台灣的飼育家寧願每年去抓野生的,也不願意靠人工繁殖量產這個種類。 產量技術的突破 但是兩年前,因緣際會之下,扇角金龜的產卵問題獲得了大幅度地改善,能穩定產出 15-50 顆的卵了。因為甲蟲一旦翻到便很難轉回來,而翻倒過久是會造成昆蟲死亡,所以在投產時,必然要在土的表面放一些樹皮、木塊作為轉倒後能馬上抓住並翻回來的措施,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因為樹皮缺貨,某名飼育家改用園藝的「水苔」來當作防跌倒介質。 但過了一個月後的採卵時間,他發現產卵箱上面的水苔竟然莫名其妙消失,而母蟲也因為沒有抓取介質而提早因為翻到在土表而死亡,心灰意冷的飼育家乾脆把產卵箱打開,心想母蟲早死應該也沒產卵,但沒想到卻看到了一顆被塞滿水苔的「土蛋」,原來這才是扇角金龜產量的真相 _ 母蟲會找植物纖維與腐植質混合並製作出巨大土蛋,講卵集中產於其中。 後來,經由這次發現,進行了數次實驗,可確認除了水苔外,天然的枯葉也是母蟲會拿來當「建材」,第一道難關在此正式突破。   扇角金龜與水苔 幼蟲死亡的真相 第二道難關,是三齡幼蟲的高死亡率。扇角金龜、騷金龜這一類的昆蟲,在三齡幼蟲後期,會製作「土繭」把自己包起來才化蛹,與普通的獨角仙不一樣,獨角仙只需要在土裡挖出一個洞就能馬上化蛹,甚至將它放在人工製作的半開放人工蛹室也能順利脫皮蛹化;但是金龜類的如果不是密閉但又透氣的「密室」,則很難成功蛹化,因此在飼養金龜類時,通常會放任他們自己在腐植土裡面做好土繭並羽化爬出才採收。照這個邏輯,扇角金龜應該也是「放任主義」 - 讓他們自然製作土繭並羽化就好,但以往的經驗卻顯示,在三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