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奇妙珍種調查-台灣地芫菁


雪山山脈的神秘

大雪山,位於台灣中部,是座充滿原始林與豐富生物資源的山。

由於林相完整,又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國家公園之一,在最高層級的山林保護法之下,逃過了被任意開發露營區、民宿區、果園茶園的命運,而其山林的完整與多樣性,也孕育出了大量的野生動物。據說,這裡是中部最容易遇到山羌、藍腹鷴以及帝雉的森林遊樂區,更是台灣黑熊的故鄉,每年秋末,幾乎都有大雪山一帶至山腳的谷關的台灣黑熊目擊紀錄。



然而如此完整的山林,也可能有著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神秘生物,雖然不是保育類,但可能他們族群的數量比檯面上的保育動物還要少,甚至在過去數十年,幾乎沒有完整的生態調查紀錄,若沒有遊客不小心拍到牠們,搞不好我們還不知道台灣原來有這種生物存在……



這次調查的對象,就是在以往鮮少有目擊紀錄的台灣特有種-台灣地芫菁。

​奇妙外觀的地膽

台灣地芫菁,體長18-30mm,體背藍黑色具微弱的金屬光澤,翅鞘中央並不沿著中央縫線合攏,而是基部有點交疊,逐漸向端部開叉,翅鞘僅佔腹部之1/3長,不具飛行能力,腹部大部分外露。雌、雄觸角構造不同,雄蟲觸角第5-7節扭曲膨大,雌蟲則無,雌蟲體型大於雄蟲。

據說這是一種只會出現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昆蟲,文獻記載,通常只會在冬季出現,照理講在寒冷的高海拔山區(甚至會下雪)要看到這種蟲更是難上加難,不過最近的紀錄顯示,台灣地芫菁其實在春季也還會有活動紀錄,但仍然因為數量稀少而少有生態照片與紀錄。


地芫菁是芫菁科的一員,芫菁科屬於鞘翅目,也就是說他們在廣義上:受到驚嚇時會分泌有毒液體自衛,像是常見的同屬成員-豆芫菁,與地芫菁都是帶有毒性的昆蟲,而據說地芫菁的毒性更勝一籌-同樣用皮膚接觸到芫菁科的昆蟲時,大多不會有刺激與發癢,但會有怪味,不可直接舔食。但是別名「地膽」的地芫菁,除了不能入口外,他的毒液據說會造成皮膚有灼傷刺痛感並產生水泡。


(圖為豆芫菁)

他們同時也被中醫拿來當做藥材,應用醫毒同源的道理,根據科學研究,芫菁毒素中有名為「斑蝥素」的成分,在正確的萃取與合成後具有「抗癌、治癬患、除積血」等效果,是特殊的「藥用昆蟲」。

不過,台灣產的「台灣地芫菁」,由於數量稀少,幾乎沒什麼人會去收集來製藥,這邊的地芫菁數據,大多是參考中國與日本產的地芫菁近似亞種。

除了毒性特殊,地芫菁還有極為特殊的生態,牠們的幼蟲並不像植食性甲蟲乖乖啃草或是待在腐植層吃落葉或植物,也不是典型的掠食性肉食甲蟲幼蟲會去狩獵,根據資料記載,他們的幼蟲在剛孵化時是形如衣魚的三爪型幼蟲,能自由活動,尋找合適的寄主昆蟲而攀爬其上,主要是蝗蟲和獨居蜂類。跟著寄主抵達寄主的產卵處後,便會離開寄主而開始寄居在其卵塊或育兒室內,取食寄主的卵或為幼蟲準備的食物(盜食寄生kleptoparasitism)

根據小編觀察,地芫菁的棲地附近沒什麼蜂類,但是蝗蟲的數量倒是非常充足,也許台灣的地芫菁的主要宿主就是這些蝗蟲吧。

實際探訪

這次的觀察,由於地芫菁的棲地需要在海拔2100米以上,小編久違地買了進入雪山公園遊樂區的門票,進入平常鮮少會拜訪的大雪山遊樂區林道。

雖然是四月,但中高海拔的氣溫還是帶著涼意,看著徹底被雲層罩住的天空,小編有點擔心是否會因爲沒有太陽而造成日行系昆蟲不肯出來,不過,在開始尋找不久,就看到了地芫菁的屍體就這樣躺仰在冰冷的馬路上,是一隻被前面的汽車壓死的路殺個體!但卻不必灰心,這種生物通常有群聚現象,在發現地芫菁的地方附近找看看,可能還會有其他同類在周圍爬行。果不其然,在附近散步一陣子後,馬上就在馬路上看到泛著金屬光澤的青藍色小生物,趕緊用筷子把他夾上機車拍一張,因為直接碰觸會有危險,所以這次使用工具


接著也在旁邊的水溝牆上看到了數隻正在進食的個體,原來他們的食物來源是這些不起眼的蘚苔?


在這之後,繼續沿著山路找尋,但是整條道路大概四公里範圍,真的就只有一個五十公尺左右的區域才有地芫菁的身影,難怪會被描述成稀有種類,沒有仔細找真的很難發現

原本想繼續尋找,但是天氣開始起風,恐怕有下雨疑慮,只得結束行程


看著沿路的林相與環境,小編覺得這次的觀察可能只接觸到一小部分,對於台灣地芫菁的研究,還有很多待解之謎,只待日後有機會再來探究了

本期的山林觀察就此結束,請期待夏天的觀察報告,將會是充滿甲蟲的行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 1 月 13 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 むし社 ,意圖藉由欺騙 むし社 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 - 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 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 - 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 2020 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 2022 年,小陳的...

<歷史小學堂> 貿易戰不新鮮,四百年前台灣早知曉

今年談到國際新聞,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正打得熾烈的「美中貿易戰」,除此之外「日韓貿易戰」也是迅速竄升的搜尋焦點。貿易戰是什麼?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其實,台灣島上第一個政權出現的原因,就是一場牽動國際的貿易戰⋯⋯ 貿易戰,這三個字原意是指擴大戰爭範圍,將對方的貿易作為打擊的戰爭手段。如果你在千禧年代也曾經玩過經典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 II :帝王世紀》的話,最簡單的類比就是抄截敵人的貿易車隊,對經濟進行打擊,在資源稀缺的地圖,失去無償產黃金的手段那可是非常令人頭痛的。 不論文明,市集帶來的經濟都是成就霸業不可或缺的 兇狠荷蘭人,一路殺到遠東來 事實上,台灣這塊土地真不愧是海上要衝,從很久以前,就和貿易戰十分有淵源,而且牽扯範圍還是全球等級的。這一切,得從一個從對抗霸權壓迫的人們,去海外找打仗資金的故事講起 ⋯⋯ 1604 年,荷蘭人飄洋過海來到澎湖。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以南台灣為基地開始貿易事業。 1626 年,西班牙人登陸雞籠,在北台灣展開歷時 16 年的殖民統治。 等等,半個地球之外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怎麼這麼無聊,在那個台灣尚未開化的年代特地跑到這裡佔了一塊地,彼此還大打了一仗,有事不能自己在歐洲解決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荷蘭人出現在東方歷史一頁的半個世紀以前,他們仍舊是當時霸權西班牙帝國的幾個省,位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等地的七個行省為擺脫西班牙長期的苛政與宗教迫害,從 1568 年開始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展開八十年之久的大小戰爭。 當時的根特、安特衛普和布魯日可說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七省的組成分子以商人為核心,當獨立戰事不斷爆發,以商立國的荷蘭也迅速授予荷蘭東印度公司特權,讓後者得以在海上貿易拖沓西班牙人的後勤補給。 一兼二顧!荷蘭人運籌帷幄 當時的菲律賓馬尼拉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其來亞洲的原始目的為購買香料與胡椒,這兩類商品的購買價值占所有船貨的 43~74% 。如何籌措資金來購買價格高昂的亞洲商品是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東印度公司總督 Jan Pietersz 就此問題於 1622 年向董事會發下豪語:「若能取代西班牙在日本所進行的中國商品貿易,賺入日本的白銀,便可解決亞洲的資金問題。」 為遂行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