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宗直播禱告,梵諦岡拉警報!是否該請靈安尊王出巡遶一遶?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最近因為新冠肺炎許多活動不是延期就是取消,而無法延期或取消的活動,業者們則改為用直播的來減少人群接觸,像是米蘭時裝週和慈濟的祈福會。而且就連教宗的禱告都改為網路直播囉!


梵諦岡防疫新選擇─教宗開直播帶大家禱告

         新冠肺炎在義大利持續升溫,使得義大利成為所有歐洲國家中,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2020/3/8已有233人死亡、5883起確診。政府當局甚至考慮封鎖米蘭和威尼斯兩大城市,而他們的鄰居─梵諦岡,在這個有1人確診的狀況下自然也不可疏忽大意。

        為避免信徒們從各地湧入聖伯多祿廣場聆聽三鐘經、造成群聚感染,教宗方濟各宣布,3/8的三鐘經禱告活動,將於宗座大樓的圖書館舉行,而不是和以往一樣,在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教廷公告表示:3/11的例行週三接見活動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信徒們可在家中透過網路或電視轉播聆聽三鐘經,不需要出門。
   
         而教宗方濟各從2/26的彌撒開始頻頻出現咳嗽、擤鼻子的動作,又缺席隔日的彌撒。不免讓人擔心教宗的身體健康,外界甚至還傳出教宗罹患新冠病毒的傳言。但教廷出面澄清,教宗他老人家只是感冒了而已,請信徒們不需要過度擔心,同時也公告從3/83/15,教宗清晨主持的聖瑪爾大之家彌撒活動暫停。

受教徒歡迎的教宗-方濟各

3月不能瘋媽祖,各地進香、遶境活動喊卡

         不僅是梵諦岡暫停宗教活動,台灣今年的三月也不能瘋媽祖,不論是大甲鎮瀾宮,還是白沙屯拱天宮,都一一宣佈進香活動延期、視疫情狀況也可能停辦;彰化南瑤宮和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也宣佈取消今年的相關活動。

         在這波疫情的干擾下,許多重要的遶境或進香活動在這個艱難時刻下,都不得不選擇延期或取消,這是不是很神奇的證明了,艋舺青山宮的靈安尊王算好在疫情發展、提前擇日呢?

神擇日!再晚一點可能得延期囉

          2020/2/9艋舺青山宮的靈安尊王舉辦了建廟165年的特別活動─「步行傳香」。本活動全程徒步,目的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靈安尊王,並與各大宮廟做交流。2/9從艋舺出發,沿途行經新竹都城隍廟、白沙屯拱天宮等宮廟,最遠至彰化芬園的靈安宮,2/14回鑾,全程為期6天。而整個活動的時間,早在半年前廟方人員就已經請示靈安尊王,經過擲筊後決定。不知道靈安尊王是否早就已經知道,要是時間選得晚一點,可能就要被迫暫停囉!

神奇的靈安尊王是誰?

         那麼這位神奇的靈安尊王到底是誰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東漢、三國時代的孫吳將領張滾;另一種說法是五代十國的閩國將領─張悃。相同的地方是,不論是張悃還是張滾將軍,後來都被派駐在中國泉州惠安一帶,他軍紀嚴明、愛民如子,在地方治理上頗有政績,在逝世後也屢屢顯靈,當地民眾為感謝張將軍,便建廟祭祀。

 艋舺百年青山宮,鎮壓蛤蟆精的「瘟疫之神」

          而現在位於台北艋舺的青山宮呢,則是在1854年、清咸豐4年,因為艋舺當地發生瘟疫,祖籍泉州府惠安縣的漁民,才特地將故鄉惠安青山宮的守護神─靈安尊王請來。傳說中,當時漁民將靈安尊王請來後,先將尊王神像安放在一處古井上,當要將神像移往別處時,小小的神像竟讓幾個大男人都抬不動。

         在擲筊詢問靈安尊王後才知道,原來在這座古井下有一隻蛤蟆精在底下作怪,而這隻蛤蟆精就是當時造成瘟疫的主要元兇,所以靈安尊王表示要在此鎮壓,因此靈安尊王又有了「瘟疫之神」的別稱,而在尊王鎮壓的不久之後,瘟疫也奇蹟似的消失了。

因本人看見真實蛤蟆圖片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故蛤蟆精示意圖由蛤蟆龍代替
圖片來源:https://read01.com/gRNQ5MP.html#.XvWihG0zaUk

信不信由你,靈安尊王最強抗「疫」傳說!

         而提到靈安尊王,就不得不說到2003年對抗SARS期間的神奇傳說。當年SARS在世界無情肆虐,艋舺成為全台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當地民眾在當時除了每日消毒外,也每日來到青山宮祈求靈安尊王保佑,同時也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將瘟疫一掃而空。當時的大家有多麼殷切的期盼呢?根據廟方人員表示,曾有信徒半夜來敲廟門,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壓煞;也有其他友宮的神明在降乩時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

          回應著眾人的呼喚,廟方在經過評估後,終於在2003/5/19舉辦遶境活動,這也是靈安尊王罕見的在艋舺大拜拜以外的時間點出門遶境。不知是否為巧合,5/19遶境後,到了月底SARS疫情就逐漸獲得控制;到了2003/7月,台灣就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疫區中除名。這個神奇事件,也讓靈安尊王「瘟疫之神」的傳說再添一樁。

         名列台北三大廟會的「艋舺大拜拜」,時間為農曆十月二十、二十一及二十二日,是個為期三天的大型遶境活動,今年如果能依時舉辦,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安排時間去看看,保證熱鬧XD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有其他想知道的民俗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掰掰!

艋舺大拜拜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209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圖片取自:Pixabay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上期在 【 ESG 系列】—什麼是 ESG ? 一文中,為大家解釋了 ESG 三個字母代表的涵義,總的來說它就是一份 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大家都拿到指標了,那接著我們就要來瞭解瞭解什麼時候要執行 ESG 。

台灣扇角金龜繁殖研究室:技術的突破

 台灣扇角金龜的飼育可能性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台灣扇角金龜」嗎?以前的電子報也曾經介紹過這隻台灣的特殊金龜子,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究後,曾經被稱作「飼育困難」的物種,終於在參考了日本的騷金龜繁殖與飼育方法後,掌握到了關鍵的環節,終於能開始穩定飼育了。 飼育大難關的考驗 扇角金龜直到三年前,都還是被稱作極難人工飼養的怪蟲 - 即使野外的扇角金龜族群是壓倒性地強勢,但在以往的飼育歷史中,扇角金龜的產卵數量極度不穩定,即使同一種介質(此指用來讓扇角金龜潛入產卵用的土或木屑)也不能穩定有產量,而就算運氣好能取得數十隻幼蟲,但往往在三齡幼蟲化蛹之前會莫名全滅,可能 30 隻幼蟲之中,在人工飼育環境下的倖存率只有 10% 以下。重重地難關,讓台灣的飼育家寧願每年去抓野生的,也不願意靠人工繁殖量產這個種類。 產量技術的突破 但是兩年前,因緣際會之下,扇角金龜的產卵問題獲得了大幅度地改善,能穩定產出 15-50 顆的卵了。因為甲蟲一旦翻到便很難轉回來,而翻倒過久是會造成昆蟲死亡,所以在投產時,必然要在土的表面放一些樹皮、木塊作為轉倒後能馬上抓住並翻回來的措施,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因為樹皮缺貨,某名飼育家改用園藝的「水苔」來當作防跌倒介質。 但過了一個月後的採卵時間,他發現產卵箱上面的水苔竟然莫名其妙消失,而母蟲也因為沒有抓取介質而提早因為翻到在土表而死亡,心灰意冷的飼育家乾脆把產卵箱打開,心想母蟲早死應該也沒產卵,但沒想到卻看到了一顆被塞滿水苔的「土蛋」,原來這才是扇角金龜產量的真相 _ 母蟲會找植物纖維與腐植質混合並製作出巨大土蛋,講卵集中產於其中。 後來,經由這次發現,進行了數次實驗,可確認除了水苔外,天然的枯葉也是母蟲會拿來當「建材」,第一道難關在此正式突破。   扇角金龜與水苔 幼蟲死亡的真相 第二道難關,是三齡幼蟲的高死亡率。扇角金龜、騷金龜這一類的昆蟲,在三齡幼蟲後期,會製作「土繭」把自己包起來才化蛹,與普通的獨角仙不一樣,獨角仙只需要在土裡挖出一個洞就能馬上化蛹,甚至將它放在人工製作的半開放人工蛹室也能順利脫皮蛹化;但是金龜類的如果不是密閉但又透氣的「密室」,則很難成功蛹化,因此在飼養金龜類時,通常會放任他們自己在腐植土裡面做好土繭並羽化爬出才採收。照這個邏輯,扇角金龜應該也是「放任主義」 - 讓他們自然製作土繭並羽化就好,但以往的經驗卻顯示,在三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