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宗直播禱告,梵諦岡拉警報!是否該請靈安尊王出巡遶一遶?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最近因為新冠肺炎許多活動不是延期就是取消,而無法延期或取消的活動,業者們則改為用直播的來減少人群接觸,像是米蘭時裝週和慈濟的祈福會。而且就連教宗的禱告都改為網路直播囉!


梵諦岡防疫新選擇─教宗開直播帶大家禱告

         新冠肺炎在義大利持續升溫,使得義大利成為所有歐洲國家中,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2020/3/8已有233人死亡、5883起確診。政府當局甚至考慮封鎖米蘭和威尼斯兩大城市,而他們的鄰居─梵諦岡,在這個有1人確診的狀況下自然也不可疏忽大意。

        為避免信徒們從各地湧入聖伯多祿廣場聆聽三鐘經、造成群聚感染,教宗方濟各宣布,3/8的三鐘經禱告活動,將於宗座大樓的圖書館舉行,而不是和以往一樣,在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教廷公告表示:3/11的例行週三接見活動也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信徒們可在家中透過網路或電視轉播聆聽三鐘經,不需要出門。
   
         而教宗方濟各從2/26的彌撒開始頻頻出現咳嗽、擤鼻子的動作,又缺席隔日的彌撒。不免讓人擔心教宗的身體健康,外界甚至還傳出教宗罹患新冠病毒的傳言。但教廷出面澄清,教宗他老人家只是感冒了而已,請信徒們不需要過度擔心,同時也公告從3/83/15,教宗清晨主持的聖瑪爾大之家彌撒活動暫停。

受教徒歡迎的教宗-方濟各

3月不能瘋媽祖,各地進香、遶境活動喊卡

         不僅是梵諦岡暫停宗教活動,台灣今年的三月也不能瘋媽祖,不論是大甲鎮瀾宮,還是白沙屯拱天宮,都一一宣佈進香活動延期、視疫情狀況也可能停辦;彰化南瑤宮和同安寮十二庄迎媽祖也宣佈取消今年的相關活動。

         在這波疫情的干擾下,許多重要的遶境或進香活動在這個艱難時刻下,都不得不選擇延期或取消,這是不是很神奇的證明了,艋舺青山宮的靈安尊王算好在疫情發展、提前擇日呢?

神擇日!再晚一點可能得延期囉

          2020/2/9艋舺青山宮的靈安尊王舉辦了建廟165年的特別活動─「步行傳香」。本活動全程徒步,目的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靈安尊王,並與各大宮廟做交流。2/9從艋舺出發,沿途行經新竹都城隍廟、白沙屯拱天宮等宮廟,最遠至彰化芬園的靈安宮,2/14回鑾,全程為期6天。而整個活動的時間,早在半年前廟方人員就已經請示靈安尊王,經過擲筊後決定。不知道靈安尊王是否早就已經知道,要是時間選得晚一點,可能就要被迫暫停囉!

神奇的靈安尊王是誰?

         那麼這位神奇的靈安尊王到底是誰呢?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東漢、三國時代的孫吳將領張滾;另一種說法是五代十國的閩國將領─張悃。相同的地方是,不論是張悃還是張滾將軍,後來都被派駐在中國泉州惠安一帶,他軍紀嚴明、愛民如子,在地方治理上頗有政績,在逝世後也屢屢顯靈,當地民眾為感謝張將軍,便建廟祭祀。

 艋舺百年青山宮,鎮壓蛤蟆精的「瘟疫之神」

          而現在位於台北艋舺的青山宮呢,則是在1854年、清咸豐4年,因為艋舺當地發生瘟疫,祖籍泉州府惠安縣的漁民,才特地將故鄉惠安青山宮的守護神─靈安尊王請來。傳說中,當時漁民將靈安尊王請來後,先將尊王神像安放在一處古井上,當要將神像移往別處時,小小的神像竟讓幾個大男人都抬不動。

         在擲筊詢問靈安尊王後才知道,原來在這座古井下有一隻蛤蟆精在底下作怪,而這隻蛤蟆精就是當時造成瘟疫的主要元兇,所以靈安尊王表示要在此鎮壓,因此靈安尊王又有了「瘟疫之神」的別稱,而在尊王鎮壓的不久之後,瘟疫也奇蹟似的消失了。

因本人看見真實蛤蟆圖片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故蛤蟆精示意圖由蛤蟆龍代替
圖片來源:https://read01.com/gRNQ5MP.html#.XvWihG0zaUk

信不信由你,靈安尊王最強抗「疫」傳說!

         而提到靈安尊王,就不得不說到2003年對抗SARS期間的神奇傳說。當年SARS在世界無情肆虐,艋舺成為全台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當地民眾在當時除了每日消毒外,也每日來到青山宮祈求靈安尊王保佑,同時也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將瘟疫一掃而空。當時的大家有多麼殷切的期盼呢?根據廟方人員表示,曾有信徒半夜來敲廟門,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壓煞;也有其他友宮的神明在降乩時希望靈安尊王能夠出巡。

          回應著眾人的呼喚,廟方在經過評估後,終於在2003/5/19舉辦遶境活動,這也是靈安尊王罕見的在艋舺大拜拜以外的時間點出門遶境。不知是否為巧合,5/19遶境後,到了月底SARS疫情就逐漸獲得控制;到了2003/7月,台灣就從世界衛生組織的疫區中除名。這個神奇事件,也讓靈安尊王「瘟疫之神」的傳說再添一樁。

         名列台北三大廟會的「艋舺大拜拜」,時間為農曆十月二十、二十一及二十二日,是個為期三天的大型遶境活動,今年如果能依時舉辦,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安排時間去看看,保證熱鬧XD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有其他想知道的民俗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們,掰掰!

艋舺大拜拜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s://www.travel.taipei/zh-tw/pictorial/article/22092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 1 月 13 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 むし社 ,意圖藉由欺騙 むし社 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 - 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 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 - 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 2020 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 2022 年,小陳的...

<歷史小學堂> 貿易戰不新鮮,四百年前台灣早知曉

今年談到國際新聞,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正打得熾烈的「美中貿易戰」,除此之外「日韓貿易戰」也是迅速竄升的搜尋焦點。貿易戰是什麼?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其實,台灣島上第一個政權出現的原因,就是一場牽動國際的貿易戰⋯⋯ 貿易戰,這三個字原意是指擴大戰爭範圍,將對方的貿易作為打擊的戰爭手段。如果你在千禧年代也曾經玩過經典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 II :帝王世紀》的話,最簡單的類比就是抄截敵人的貿易車隊,對經濟進行打擊,在資源稀缺的地圖,失去無償產黃金的手段那可是非常令人頭痛的。 不論文明,市集帶來的經濟都是成就霸業不可或缺的 兇狠荷蘭人,一路殺到遠東來 事實上,台灣這塊土地真不愧是海上要衝,從很久以前,就和貿易戰十分有淵源,而且牽扯範圍還是全球等級的。這一切,得從一個從對抗霸權壓迫的人們,去海外找打仗資金的故事講起 ⋯⋯ 1604 年,荷蘭人飄洋過海來到澎湖。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以南台灣為基地開始貿易事業。 1626 年,西班牙人登陸雞籠,在北台灣展開歷時 16 年的殖民統治。 等等,半個地球之外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怎麼這麼無聊,在那個台灣尚未開化的年代特地跑到這裡佔了一塊地,彼此還大打了一仗,有事不能自己在歐洲解決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荷蘭人出現在東方歷史一頁的半個世紀以前,他們仍舊是當時霸權西班牙帝國的幾個省,位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等地的七個行省為擺脫西班牙長期的苛政與宗教迫害,從 1568 年開始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展開八十年之久的大小戰爭。 當時的根特、安特衛普和布魯日可說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七省的組成分子以商人為核心,當獨立戰事不斷爆發,以商立國的荷蘭也迅速授予荷蘭東印度公司特權,讓後者得以在海上貿易拖沓西班牙人的後勤補給。 一兼二顧!荷蘭人運籌帷幄 當時的菲律賓馬尼拉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其來亞洲的原始目的為購買香料與胡椒,這兩類商品的購買價值占所有船貨的 43~74% 。如何籌措資金來購買價格高昂的亞洲商品是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東印度公司總督 Jan Pietersz 就此問題於 1622 年向董事會發下豪語:「若能取代西班牙在日本所進行的中國商品貿易,賺入日本的白銀,便可解決亞洲的資金問題。」 為遂行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