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農曆七月也有活動?!竹塹中元城隍祭歡迎你!

 2020/08/27│民俗小學堂│標籤:中元節、道教、佛教、佛歡喜日、地官大帝誕辰、新竹都城隍廟、威靈公、竹塹中元城隍祭

作者:Ester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時間過得好快,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即將到來,大家都把拜拜的供品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時間準備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到宮廟去「贊普」省下準備供品的麻煩喔!說到這裡,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元節要普渡呢?

 

豐收+地官大帝生日+佛歡喜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原形可以追溯到漢代,原本是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之神、感謝土地的日子,在禮記「月令」篇上有紀載到:「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意思是說在豐收的季節裡,天子以新收穫的穀物來祭祀祖先,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而「慎終追遠」、「祖先崇拜」在中華文化中佔了相當重要的一環。

 

         而在道教創立後,道教神祇「地官大帝」的誕辰為七月十五日,時間與豐收祭祖的時節差不多,又相傳地官大帝在誕辰這天,可為人民「赦罪」,於是民間除了祭祖外,也祈求地官大帝能夠赦免祖先的靈魂;因地官大帝手持人鬼錄簿,凡被點名者,將永世不得超生,所以後來延伸為祈求赦免所有靈魂的罪,並超渡餓鬼亡靈的法會。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category/Religious-Organization/%E8%8B%97%E6%A0%97%E5%A4%A9%E5%85%AC%E5%BB%9F%E7%84%A1%E6%A5%B5%E7%B4%AB%E9%9D%88%E5%AE%AE-1033742916691162/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依照佛教的傳統,僧侶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要集中在一起修行,這段時間稱為「結夏安居」;三個月過後,佛教徒會供養這些辛苦修行的僧侶,並向佛祖祈求將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祖先,這天稱為「佛歡喜日」。

 

        由於中國和印度的氣候不同,漢傳佛教根據中國雨季時節,將「結夏安居」訂為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而「佛歡喜日」就是七月十五日。從一開始的慶祝豐收、祭祖,到道教的地官誕辰、赦罪,最後來到佛教的結夏安居、佛歡喜日,種種元素層層堆疊下,就變成我們現在看見的,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不論佛道教,都會擺起供桌、準備鮮花、食物等供品一邊是普渡眾生,另一邊是功德迴向。

 

         講這麼多到底跟「鬼」有什麼關係?其實七月是「鬼月」的說法是較為近代的產物,與早期臺灣的移民社會有關。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臺灣社會除了泉漳、閩粵械鬥外,還有一堆抗荷、抗日、抗清等事蹟,造成每年死傷人數遽增,所以囉,一瞬間多出這麼多戰死的亡魂,當然要找個時間好好辦法會超渡一下,那既然中元節剛好要辦法會,那就一起辦下去就對了!

 


         而我們所熟悉的「鬼門開」,則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但卻也影響了日後的中元節科儀以及人們對中元節的想法。

        雖說「鬼門開」是象徵性的說法,但每年農曆七月一日,在新竹的都城隍廟就真的有「開鬼門」的儀式喔!

 

威靈公新竹都城隍廟

         位於新竹市北區的都城隍廟,城隍爺封號「威靈公」,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直到1924年以前共修建過三次,現為新竹市定古蹟。

         城隍是依照當地轄區大小來分階級,於是就有了京師治、省府治、州治、縣廳治之別,城隍爺的封號也就分為福明靈王、威靈公、靈佑侯、顯佑伯等,從前的新竹城隍爺為顯佑伯,會晉升為「威靈公」,相傳是因為在清光緒十六年時,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發現天象有異,恐殃及台灣,於是奏請朝廷速辦法會消災,朝廷便批准在新竹城隍廟舉辦法會,因此光緒皇帝欽賜「金門保障」的御匾,再晉封城隍爺為相當於行省巡撫的位階「威靈公新竹都城隍」。

 

竹塹中元城隍祭,帶你開鬼門、赦罪樣樣來!

        新竹都城隍廟特有的中元節活動,就是「竹塹中元城隍祭」,是新竹市無形文化資產。

系列活動的其中之一,就是農曆七月一日晚上的「開鬼門」。「鬼門」指的就是城隍廟的「虎門」,為了防止陰魂落跑,所以新竹城隍廟的「虎門」平常是不開放的,平日裡信眾只能從「龍門」進出。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ng.org.tw/photos/?ref=page_internal


         在儀式開始前,城隍廟會先關上正門,待號角、鼓聲響起,正門會率先開啟,接著會請道士作法設下結界,以防好兄弟姊妹們太嗨衝太快,結界設好後就會請八爺從外面將虎門開啟,宣佈正式「放暑假」!

        還有一項特別的活動就是「夯枷」,也稱「脫枷」是一種信眾為了消災解厄的「解罪」儀式,若是信眾近期感到身體不適或是運勢不佳,可在農曆七月一日,由道士在城隍爺前唱名稟告,活動當天,背著紙枷走在陰陽司公前面,和陰陽司公一起遶境,類似古代犯人被押解遊街示眾的意涵,待活動結束、陰陽司公安座後,由道士按名將疏文稟報,報完的人即可將疏文連同紙枷拿去火化,即完成儀式。「夯枷」活動今年吸引超過兩千位民眾參加。

https://www.facebook.com/weiling.org.tw/photos/?ref=page_internal


         看完以後,是不是對新竹都城隍廟的活動有更多瞭解了呢?在這個「鬼月」裡,如果有小夥伴的最近運勢不佳或是怪怪der,都可以到城隍廟參拜祈求平安喔!那麼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結束,如果還有想要知道的民俗,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掰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 1 月 13 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 むし社 ,意圖藉由欺騙 むし社 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 - 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 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 - 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 2020 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 2022 年,小陳的...

<歷史小學堂> 貿易戰不新鮮,四百年前台灣早知曉

今年談到國際新聞,最熱的話題莫過於正打得熾烈的「美中貿易戰」,除此之外「日韓貿易戰」也是迅速竄升的搜尋焦點。貿易戰是什麼?台灣又扮演什麼角色?其實,台灣島上第一個政權出現的原因,就是一場牽動國際的貿易戰⋯⋯ 貿易戰,這三個字原意是指擴大戰爭範圍,將對方的貿易作為打擊的戰爭手段。如果你在千禧年代也曾經玩過經典即時戰略遊戲《世紀帝國 II :帝王世紀》的話,最簡單的類比就是抄截敵人的貿易車隊,對經濟進行打擊,在資源稀缺的地圖,失去無償產黃金的手段那可是非常令人頭痛的。 不論文明,市集帶來的經濟都是成就霸業不可或缺的 兇狠荷蘭人,一路殺到遠東來 事實上,台灣這塊土地真不愧是海上要衝,從很久以前,就和貿易戰十分有淵源,而且牽扯範圍還是全球等級的。這一切,得從一個從對抗霸權壓迫的人們,去海外找打仗資金的故事講起 ⋯⋯ 1604 年,荷蘭人飄洋過海來到澎湖。 1624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控制台灣大員(今台南安平),以南台灣為基地開始貿易事業。 1626 年,西班牙人登陸雞籠,在北台灣展開歷時 16 年的殖民統治。 等等,半個地球之外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怎麼這麼無聊,在那個台灣尚未開化的年代特地跑到這裡佔了一塊地,彼此還大打了一仗,有事不能自己在歐洲解決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荷蘭人出現在東方歷史一頁的半個世紀以前,他們仍舊是當時霸權西班牙帝國的幾個省,位於今天荷蘭、比利時等地的七個行省為擺脫西班牙長期的苛政與宗教迫害,從 1568 年開始進行長期的武裝鬥爭,展開八十年之久的大小戰爭。 當時的根特、安特衛普和布魯日可說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貿易港口,七省的組成分子以商人為核心,當獨立戰事不斷爆發,以商立國的荷蘭也迅速授予荷蘭東印度公司特權,讓後者得以在海上貿易拖沓西班牙人的後勤補給。 一兼二顧!荷蘭人運籌帷幄 當時的菲律賓馬尼拉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對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說,其來亞洲的原始目的為購買香料與胡椒,這兩類商品的購買價值占所有船貨的 43~74% 。如何籌措資金來購買價格高昂的亞洲商品是公司必須考慮的問題。東印度公司總督 Jan Pietersz 就此問題於 1622 年向董事會發下豪語:「若能取代西班牙在日本所進行的中國商品貿易,賺入日本的白銀,便可解決亞洲的資金問題。」 為遂行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