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民俗小學堂│標籤:中元節、道教、佛教、佛歡喜日、地官大帝誕辰、新竹都城隍廟、威靈公、竹塹中元城隍祭
作者:Ester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時間過得好快,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即將到來,大家都把拜拜的供品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時間準備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到宮廟去「贊普」省下準備供品的麻煩喔!說到這裡,各位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元節要普渡呢?
豐收+地官大帝生日+佛歡喜日=中元節
中元節的原形可以追溯到漢代,原本是在夏末秋初祭祀田地之神、感謝土地的日子,在禮記「月令」篇上有紀載到:「是女也(七月),農乃登榖,天子嘗新,先薦寢廟」。意思是說在豐收的季節裡,天子以新收穫的穀物來祭祀祖先,表示對祖先的崇敬,而「慎終追遠」、「祖先崇拜」在中華文化中佔了相當重要的一環。
而在道教創立後,道教神祇「地官大帝」的誕辰為七月十五日,時間與豐收祭祖的時節差不多,又相傳地官大帝在誕辰這天,可為人民「赦罪」,於是民間除了祭祖外,也祈求地官大帝能夠赦免祖先的靈魂;因地官大帝手持人鬼錄簿,凡被點名者,將永世不得超生,所以後來延伸為祈求赦免所有靈魂的罪,並超渡餓鬼亡靈的法會。
後來佛教傳入中國,依照佛教的傳統,僧侶在雨季的三個月期間要集中在一起修行,這段時間稱為「結夏安居」;三個月過後,佛教徒會供養這些辛苦修行的僧侶,並向佛祖祈求將修行的功德迴向給祖先,這天稱為「佛歡喜日」。
由於中國和印度的氣候不同,漢傳佛教根據中國雨季時節,將「結夏安居」訂為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而「佛歡喜日」就是七月十五日。從一開始的慶祝豐收、祭祖,到道教的地官誕辰、赦罪,最後來到佛教的結夏安居、佛歡喜日,種種元素層層堆疊下,就變成我們現在看見的,七月十五中元節這天,不論佛道教,都會擺起供桌、準備鮮花、食物等供品一邊是普渡眾生,另一邊是功德迴向。
講這麼多到底跟「鬼」有什麼關係?其實七月是「鬼月」的說法是較為近代的產物,與早期臺灣的移民社會有關。在那個動盪的時代,臺灣社會除了泉漳、閩粵械鬥外,還有一堆抗荷、抗日、抗清等事蹟,造成每年死傷人數遽增,所以囉,一瞬間多出這麼多戰死的亡魂,當然要找個時間好好辦法會超渡一下,那既然中元節剛好要辦法會,那就一起辦下去就對了!
而我們所熟悉的「鬼門開」,則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但卻也影響了日後的中元節科儀以及人們對中元節的想法。
雖說「鬼門開」是象徵性的說法,但每年農曆七月一日,在新竹的都城隍廟就真的有「開鬼門」的儀式喔!
威靈公新竹都城隍廟
位於新竹市北區的都城隍廟,城隍爺封號「威靈公」,廟建於清乾隆十三年,直到1924年以前共修建過三次,現為新竹市定古蹟。
城隍是依照當地轄區大小來分階級,於是就有了京師治、省府治、州治、縣廳治之別,城隍爺的封號也就分為福明靈王、威靈公、靈佑侯、顯佑伯等,從前的新竹城隍爺為顯佑伯,會晉升為「威靈公」,相傳是因為在清光緒十六年時,江西龍虎山張天師發現天象有異,恐殃及台灣,於是奏請朝廷速辦法會消災,朝廷便批准在新竹城隍廟舉辦法會,因此光緒皇帝欽賜「金門保障」的御匾,再晉封城隍爺為相當於行省巡撫的位階「威靈公新竹都城隍」。
竹塹中元城隍祭,帶你開鬼門、赦罪樣樣來!
新竹都城隍廟特有的中元節活動,就是「竹塹中元城隍祭」,是新竹市無形文化資產。
系列活動的其中之一,就是農曆七月一日晚上的「開鬼門」。「鬼門」指的就是城隍廟的「虎門」,為了防止陰魂落跑,所以新竹城隍廟的「虎門」平常是不開放的,平日裡信眾只能從「龍門」進出。
還有一項特別的活動就是「夯枷」,也稱「脫枷」是一種信眾為了消災解厄的「解罪」儀式,若是信眾近期感到身體不適或是運勢不佳,可在農曆七月一日,由道士在城隍爺前唱名稟告,活動當天,背著紙枷走在陰陽司公前面,和陰陽司公一起遶境,類似古代犯人被押解遊街示眾的意涵,待活動結束、陰陽司公安座後,由道士按名將疏文稟報,報完的人即可將疏文連同紙枷拿去火化,即完成儀式。「夯枷」活動今年吸引超過兩千位民眾參加。
看完以後,是不是對新竹都城隍廟的活動有更多瞭解了呢?在這個「鬼月」裡,如果有小夥伴的最近運勢不佳或是怪怪der,都可以到城隍廟參拜祈求平安喔!那麼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結束,如果還有想要知道的民俗,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