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民俗小學堂│標籤:國王派、主顯節、古羅馬時代、耶穌瓷偶、國王遊戲、年糕、伍子胥、甜粿、甜粄
作者:Ester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最近天氣超冷的,Ester為了身體健康很認真地躲在家裡呢!在這裡給去賞雪的小夥伴們一個掌聲(拍手)在這個快凍死的天氣,滑臉書的我看見了一個「國王派」的廣告,忽然發覺又是吃這個的時間了啊。
主顯節甜點居然與古羅馬有關!農神節限定的「一日國王」
「國王派」是法國人在每年1月6日、天主教的主顯節前後會吃的一種甜點,法語是「Galette des Rois」,是一種由千層酥加上杏仁奶油內餡、和一個幼年耶穌小瓷偶烤製而成的圓形餅狀蛋糕,通常會搭配一頂紙王冠出售。
雖然是在主顯節吃的派,但是這個「國王派」最早的起源卻是源自古羅馬時代的農神節。每年的農神節是一個不分身分階層的大節日,主人家會準備好吃的糕點,並在糕點中放入一顆蠶豆,吃到蠶豆的奴隸可以成為「一日國王」,或稱「農神王子」。
在一日之內可以對主人任意發號施令,但在一日過後,該名奴隸就必須選擇要「被處以死刑」,或是「回歸奴隸的身份」,據說這除了是一個增進主奴感情的活動外,也是一種主人通過交換身分來避禍的手段。
後來在基督教與天主教逐漸普及後,教會將此傳統與主顯節結合,把蠶豆換成幼年的耶穌小瓷偶。最早的耶穌小瓷偶出現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的耶穌瓷偶甚至戴上了「自由之帽」,到了現代這個耶穌小瓷偶每年都有各種不同的造型,還有人以收集瓷偶為樂喔!
吃到耶穌有驚喜,能當國王+來年諸事順利
如果你以為現在吃「國王派」是為了收集瓷偶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個甜點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國王遊戲」。在吃國王派時,除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享用以外,還會大家一起玩一個小遊戲。
首先先讓全場最年幼的人躲在桌子底下,再由最年長者切派,桌子下的人可以指定要將那塊派分給誰食用,最後吃到派裡耶穌瓷偶的幸運兒,不僅象徵未來一年諸事順利,還可以戴上紙王冠成為國王,除了能指定一位王后外,更可以指定其他人完成一項任務,「國王派」就是這樣一個好吃又好玩的甜點!
時至今日,吃國王派也不是法國人的專利,每年1月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見到有烘培店在賣國王派,在臺灣也有販售的店家,有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上網搜尋一下,現在的國王派口味多變,相信一定也可以找到你愛的那一種。
看到法國人聚在一起吃國王派,讓Ester想到一款最近也要聚在一起吃的點心,就是我們華人過年不可或缺的「年糕」!
象徵「年年高昇」的年糕,吃法南北大不同!
年糕是東亞新年裡不可或缺的一種傳統美食,通常由糯米粉製成,而年糕的中文字諧音為「年高」,有年年高昇的吉祥之意,所以在新年年夜時也會拿來祭祀神明或供奉祖先。
在臺灣,年糕俗稱「甜粿」,客家話則稱為「甜粄」,傳統台式年糕多以赤色、棕色或琥珀色為主,主要為除夕祭祖、過年祭祀和接神用。北台灣的年糕通常會先將糯米磨成米漿,放入米袋壓乾後,再加入花生、紅糖和紅豆等材料蒸熟,熟後再以長竹片拉起放入容器中;在中南部則會用小火將糯米煮至糊狀後,再加入砂糖拌勻,放冷後即可食用,通常會煎熟後食用,口感有嚼勁。
可以「吃」的磚頭,為百姓屯糧的伍子胥
年糕的起源,則與春秋戰國時代一位偉大聖賢有關。話說這位聖賢名叫伍子胥,是春秋戰國時代楚國人,因為家族在楚國遭到迫害,所以只好投奔吳國,結果受到吳王闔閭重用,不但成為相國公,還受封申地。
但是闔閭死後,繼位的吳王夫差就沒有很喜歡伍子胥,許多伍子胥給出的諫言夫差都聽不進去,在擊敗勾踐後的夫差漸漸變的狂妄自大,面對勾踐的阿諛奉承也都欣然接受。
這時的伍子胥看出勾踐的不臣之心,決心冒死提出諫言,希望夫差能夠「聯齊抗越」一舉消滅越國。但是,此時的吳國太宰伯嚭早已被勾踐用金銀財寶和美女收買,因此向夫差進讒言讓勾踐免於一死,還不斷挑撥夫差與伍子胥。
聽信讒言的夫差最後賜劍伍子胥,命令他自刎。伍子胥在死前告知身邊的親信:「未來若國家有難,百姓斷糧。你們到象門城牆下挖三尺即可得到糧食。」
伍子胥死後,勾踐便率兵伐吳,在都城遭到圍困時,城中斷糧許多軍民都不敵飢荒餓死,這時伍子胥的親信想起伍子胥生前說的話,便召集一些人往象門城牆下挖三尺。
果然挖到了可以吃的「城磚」,原來當時伍子胥在建造城牆時,就為了百姓默默的在囤積糧食,特別製作可以吃的城磚藏在城牆下。躲過飢荒的百姓後來在過年時都會製作長得像城磚的「米糕」以此祭拜與紀念伍子胥。
這就是年糕的由來啦!是說Ester在看這個故事的時候也很懷疑這埋在城牆下的年糕到底還能不能吃啊XD但是當時是鬧飢荒的時候想想也是別無選擇,有東西吃就要偷笑啦!後來的年糕到了不同地區就自動化成當地人口味,所以現在的年糕已經有許多不同的吃法和口味,有機會再和大家一一介紹,那麼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如果有其他想知道的民俗都歡迎留言讓我知道,我是Ester,我們下次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