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迷因宇宙》第 3 期:從迷因到口碑,從口碑到變現

      


     

       先前我們提到,迷因的「有趣」性能使觀看者共鳴,進而在不知不覺間協助你傳播妳設計好的重要訊息。如果操作正確,理應可以逐步喚醒「80%沉睡的顧客」,如此一來就能大幅降低開發新客的成本。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如何找到協助你「傳遞口碑的消費者」。等等,消費者還可以挑的嗎?當然可以,以下就將從全聯福利中心的案例出發,談論如何「挑夥伴」。

「全聯經濟美學」每年都在「省錢來全聯」的基礎上體現教科書級別的廣告效果。

          自從「全聯經濟美學」系列廣告問世後,也邁入了第 7 個年頭。在今年最新的主張推出前,我們來看看去年的主題「全聯經濟健美學」。

 

       「只有全聯可以超越全聯」是網友在看到超ㄎㄧㄤ廣告後,對全聯創意的經典稱讚,要ㄎㄧㄤ還不夠,這次的主張緊扣越來越風行的健身元素,加上全聯得天獨厚的場域與眾多高蛋白產品,將過去所塑造的「省錢」=「美學」態度,轉換成真實可以看見的美感行動,傳遞「最經濟的方式,投資最好的自己」,鼓勵消費者健身也可以很省錢。


文案致勝關鍵,背後是創意破門數據助攻

      根據操刀全聯總體行銷的奧美廣告媒體訪談可以發現,今年主題的制定是來自於全聯的生意發現,他們統整過去一年的熱銷數據,發現「高蛋白質食材」有明顯的成長,特別是雞胸肉。於是全聯向奧美提出這個發現,希望 2020 年可以用「蛋白質」商品主導「全聯經濟美學」,配合趨勢大力推廣相關商品。



         接下全聯的任務後,奧美團隊也拋出「健身」做包裝,將「全聯經濟美學」加了個「健」字,讓「經濟美學主張」成為真的可以變美的行動,藉此推升蛋白質產品的訴求。


        於是,一如繼往超ㄎㄧㄤ的奧美團隊利用了「全聯招牌突兀感」,決定將廣告舞台設定在全聯賣場空間裡,再把諸如有重量的桶裝水、高蛋白食材、甚至是推車化作健身器材,把日常的購物動作設計成 8 組健身動作,再找 8 組「有在練」的先生小姐,在最經濟的空間做最經濟的健身。


        這個「突兀感」就是全聯近 6 年來在廣告與社群媒體傳播利於不敗之地的秘密,突兀的很有趣,就會讓人增加想要傳播的「話題點」。


解行動原理,增加消費理由

        如何創造「話題點」,正呼應了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挑「傳遞口碑的消費者」。全聯這個廣告系列最早誕生的核心概念,也是因為他們發現了19-25歲客層,只佔營收的8%,讓他們決定開始從年輕人的營收做起。

       打造年輕人最愛談的態度開始,全聯與時尚美學看齊,並且為了讓消費營收真的從廣告口碑落地,全聯開始教年輕人煮菜。全聯每年觀察社會趨勢,參考日本同業的過程中發現日本年輕人會先買醬、再買菜,因為醬料後面有食譜,可以看著醬料包後面的食譜買菜。因此全聯推動了「先買醬,再買菜」的主張。

全聯在 2019 年前後推出「先買醬再買菜」主張,找來TLC旅遊生活頻道的主持人Maggie與全聯先生邱彥翔站台。


       全聯在 2019 年年中慶時推出「照食譜煮不如照醬煮」的料理新主張,同時推出超過100 款醬包,倡導用醬料包就能輕鬆做料理的觀念。先選想吃的醬,再購買可以搭配的菜色,不僅能讓消費者無選擇障礙的購菜,料理過程也更方便。


       一開始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不僅在網路上的推播熱烈,也有許多部落客、網紅依附這個熱門的潮流煮菜示範。當消費者真的早到店裡買了幾次之後,發現一包醬、一道菜的成本太高,反應逐漸冷卻。

       近年來就配合台灣人的習慣,改成賣罐裝,例如一罐鵝油辣椒醬,煮飯煮麵炒菜通通可以加,結果反應就回溫了。也因此很多事情是要從消費行為、從生活裡面看線索,用這些觀察的結論,對消費者進行一次比一次更好的行銷提案。


       聊了這麼多全聯的案例,我們從剛才提到的「消費習慣」回歸行銷心法本身,其實我們在談的就是「現在的消費者是怎麼購物的」。

行銷提案很重要、行銷歷程更重要

       當消費者起心動念要買某項商品,必定包含了「產生需求」、「搜尋情報」、「比較差異」、「聆聽心得」等四個過程。不論你當初是有喝醉酒或者頭被敲到,總之經歷這麼一輪流程後,肯定會收到一張帳單與貨物......


       在購物流程高度線上化的今天,上述四個過程基本上都可以在網路上完成,同時它也代表了任何資料的搜尋,也就是「下單前做的功課」都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生需求」:顧客會針對想要的產品進行初步搜索,此時將會在搜尋結果頁上找到各式各樣的產品,並且得到部分品牌、型號。


       第二階段「搜尋情報」:消費者此時會根據上個階段得到的品牌、型號進行針對性的搜尋。而在這個階段會接觸到非常多主流網紅的分享,但是因為主流面向性不夠針對,此外信任度也不見得足夠,此時會直接選擇購買的消費者還不多,因此消費者在主流網紅處得知的基本上是偏向客觀的分享介紹,且可能發現其他相關產品。

       第三階段「比較差異」:消費者會透過「有/無」特定功能,進而篩選出決定入手購買的品牌型號。


       第四階段「聆聽心得」:最後,消費者會在各電商平台針對目標產品進行價格比較,並進行結單。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也會重視其他買家留言、論壇與社群的消費者心得分享。小小網紅,或者說和消費者像是朋友一樣的這些微型影響者,將可以在決策端成功推坑「觀望中」的客群。


       完成上述「消費歷程」中的設計,也就是利用大小網紅在不同階段的影響力,將有機會協助品牌與產品產生更高的轉換率。大的網紅能夠提供客觀的方向導引,產生巨大但不確定是否會購買的流量。而小的網紅因為「不具商業氣息」、純粹出自自身使用心得的特性,創造「買了啦!」的驚人決策動力。


微型網紅,也就是「KOC」此概念近年誕生在中國大陸,許多KOC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技術總結‧「《迷因宇宙》第3期」的重

技術總結‧「《迷因宇宙》第3期」的重點

在本期的文章中,為各位總結其中的重點:

 

        廣告文案也可以是迷因,只要能將想賣的產品與消費者想看的內容結合。

        行銷就像健身,收集數據並且不斷調整行為。千萬記得要收集數據。

        利用「KOC」幫你賣很誘人,在此之前記得要先洞察購物歷程。


 以及延伸可以在未來系列文章中探討的問題:

 

        使用「迷因」可能產生哪些著作權問題?如何解決?

        後疫情時代,能「變現」後,還要做什麼才能未雨綢繆?

        找網紅要多少錢?我可以自己當網紅嗎?

 

本次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下一回的《迷因宇宙》系列將繼續從文化及策略的角度出發,帶大家利用最新流行抓住消費者,即時為企業開拓商業價值

 


世界樹峰會
  形象顧問 Cosmo Chen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圖片取自:Pixabay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上期在 【 ESG 系列】—什麼是 ESG ? 一文中,為大家解釋了 ESG 三個字母代表的涵義,總的來說它就是一份 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大家都拿到指標了,那接著我們就要來瞭解瞭解什麼時候要執行 ESG 。

台灣扇角金龜繁殖研究室:技術的突破

 台灣扇角金龜的飼育可能性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台灣扇角金龜」嗎?以前的電子報也曾經介紹過這隻台灣的特殊金龜子,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究後,曾經被稱作「飼育困難」的物種,終於在參考了日本的騷金龜繁殖與飼育方法後,掌握到了關鍵的環節,終於能開始穩定飼育了。 飼育大難關的考驗 扇角金龜直到三年前,都還是被稱作極難人工飼養的怪蟲 - 即使野外的扇角金龜族群是壓倒性地強勢,但在以往的飼育歷史中,扇角金龜的產卵數量極度不穩定,即使同一種介質(此指用來讓扇角金龜潛入產卵用的土或木屑)也不能穩定有產量,而就算運氣好能取得數十隻幼蟲,但往往在三齡幼蟲化蛹之前會莫名全滅,可能 30 隻幼蟲之中,在人工飼育環境下的倖存率只有 10% 以下。重重地難關,讓台灣的飼育家寧願每年去抓野生的,也不願意靠人工繁殖量產這個種類。 產量技術的突破 但是兩年前,因緣際會之下,扇角金龜的產卵問題獲得了大幅度地改善,能穩定產出 15-50 顆的卵了。因為甲蟲一旦翻到便很難轉回來,而翻倒過久是會造成昆蟲死亡,所以在投產時,必然要在土的表面放一些樹皮、木塊作為轉倒後能馬上抓住並翻回來的措施,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因為樹皮缺貨,某名飼育家改用園藝的「水苔」來當作防跌倒介質。 但過了一個月後的採卵時間,他發現產卵箱上面的水苔竟然莫名其妙消失,而母蟲也因為沒有抓取介質而提早因為翻到在土表而死亡,心灰意冷的飼育家乾脆把產卵箱打開,心想母蟲早死應該也沒產卵,但沒想到卻看到了一顆被塞滿水苔的「土蛋」,原來這才是扇角金龜產量的真相 _ 母蟲會找植物纖維與腐植質混合並製作出巨大土蛋,講卵集中產於其中。 後來,經由這次發現,進行了數次實驗,可確認除了水苔外,天然的枯葉也是母蟲會拿來當「建材」,第一道難關在此正式突破。   扇角金龜與水苔 幼蟲死亡的真相 第二道難關,是三齡幼蟲的高死亡率。扇角金龜、騷金龜這一類的昆蟲,在三齡幼蟲後期,會製作「土繭」把自己包起來才化蛹,與普通的獨角仙不一樣,獨角仙只需要在土裡挖出一個洞就能馬上化蛹,甚至將它放在人工製作的半開放人工蛹室也能順利脫皮蛹化;但是金龜類的如果不是密閉但又透氣的「密室」,則很難成功蛹化,因此在飼養金龜類時,通常會放任他們自己在腐植土裡面做好土繭並羽化爬出才採收。照這個邏輯,扇角金龜應該也是「放任主義」 - 讓他們自然製作土繭並羽化就好,但以往的經驗卻顯示,在三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