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外來種專題-隱居在苗栗的白毧使者:四黑目天蠶蛾




 

台灣本島由於地理位置與地形多變,又身處於季風氣候區,小小的本島卻有各式各樣的多變氣候區與林相,非常適合各種生物居住與生長,因此養殖業非常發達,培育了各式各樣的品種以及復育各種難以飼育的動植物;但也因此,逃逸或被放生的非本地物種也非常容易生存並繁衍,自古以來就有各式各樣的「外來種」在本島繁殖,進而成為了生態的一部分。這些外來種有些帶有極強的侵略性與排他性,威脅本土的特有生物,更有些對農業植物具有毀滅性的打擊威脅,但也有些低危害物種,就這樣默默地在台灣生活,幾十年來安逸悠閒與人類和平共處,當然也有一天到晚被誤認是外來種撲殺的本土種,成為倒霉的犧牲者……




今天的外來種特輯,首先帶各位來認識一種從日治時代被引進、在產業沒落後流竄到野外並就此定居下來的生物-四黑目天蠶蛾。



楓蠶

四黑目天蠶蛾,又名「楓蠶」,是以楓葉、樟樹、槭樹的葉子餵食的大型鱗翅目,分布於越南、台灣(金門島為原生故有種)、中國等地,台灣本島為日治時代引進作為經濟昆蟲飼養,但是在民國39年時,楓蠶的飼養已經徹底沒落消失,但當時的生態保育觀念尚未發展成熟,許多倒閉的養蠶戶選擇就地放生,而且因為牠們的食草不難找到,流入野外的成蟲很快就找到了適合他們棲息的樹種與環境,開始了牠們在台灣的新生活。

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吐出的絲線具有韌性,被稱為「銀絲」,常被用來製作成釣魚線與衣服,傳說中的「銀絲寶甲」可能就是此種的絲線所製造。此種的生態習性不同於一般的蝶蛾類,乃屬於冬天活動的物種,於12月羽化出現,在寒冷的冬末春初之際以成蟲型態完成求偶交配與繁殖,在3-10月以幼蟲型態食用食株的葉片進食成長,並在11月開始結繭蛻變,成蟲具有趨光性,會在晚上飛行靠近光源。由於成蟲出沒時正好是其他昆蟲的休眠期,加上冬夜寒冷,鮮少有人會在冬天的夜晚外出觀察昆蟲,因此很少有人目擊到四黑目天蠶蛾的成蟲,頂多在清晨時發現停留在燈源附近休息的個體。





雖然屬於外來種,但除了昔日養蠶重地-苗栗,鮮少出現在其他縣市,因此雖然在圖鑑上寫著「台灣全島皆有分佈」,但是要觀察到此物種,除了桃竹苗-尤其苗栗地區外很難看到。此外,牠們在生態威脅上並不屬於高危害物種,因為幼蟲的主食是較為常見的樹種,而且只吃樹葉,並不會直接導致植株死亡,除非大發生且當地只有幼小的樹苗。幼蟲雖然長相駭人、顏色鮮豔且看似有許多肉刺,然而其實幼蟲並沒有毒性,身上的肉刺也不容易刺穿人體,筆者有觸摸過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觸感意外的軟Q,也不會造成皮膚發癢起疹子,適合小學生飼養來當「特大隻的蠶寶寶」作為生態觀察;飼養方式跟蠶寶寶大同小異,只是飼料要改成楓樹、樟樹、槭樹的葉子,而且由於體型遠比蠶寶寶大,飼養空間需要更寬敞。最後還得提醒一下,不要隨意野放,畢竟牠們畢竟還算是外來種-而且此種不像蠶寶寶飛行力低下,此種是很會飛的。



四黑目天蠶蛾不只絲線具有經濟價,成蟲的標本也在標本市場有一席之地。近年來此種在國際標本因為中國禁止輸出標本,造成價格上揚,台灣便有人開始以製作標本為目的來飼養此物種,因為野生成蟲容易在飛行過程中磨損翅膀造成掉鱗粉或翅面破損,在人工飼育環境下的個體,在剛羽化之後就處理成標本雖然殘忍,但這狀態的標本是最完整的狀態。


實地觀察

筆者在今年年初曾造訪過台灣最密集的產區-苗栗的三義與通宵一帶。

令人意外的是,四黑目天蠶蛾的野外棲地並不是什麼原始森林或遠離人煙的荒郊野外,只要有種植能被他們食用的植株地點,哪怕是大馬路旁的行道樹,都有機會看到「銀絲繭」出現在枝條上,由於冬天是他們食用植株的落葉休眠期,光禿禿的枝條上的繭是非常顯眼好觀察到的。此外,在三義與通宵一帶,常有農民於自己的田地種植楓樹,用來販售樹苗,而這些集中管理的楓樹,就成了四黑目天蠶蛾的大型聚集地,銀絲繭多而密集,不只在枝條上,甚至會在樹幹上「群聚結塊」,看起來頗為壯觀。不過這些銀絲繭,未必都是今年新結成的,而是經年累月累積的結果,筆者曾取下八顆連環的聚集繭塊,卻發現八顆繭都是空的,裡面的成蟲早就遠走高飛,不過這些空繭也很適合拿來當自然裝飾-前提是要先確認裡面沒有藏其他利用空繭生活的「小東西」。




飼養紀錄

年初的觀察之旅,筆者成功帶回10顆裡面確認有蠶蛹的銀絲繭,帶回工作室嘗試飼養與繁殖。1月初攜帶回來,在2月開始陸續羽化,並且很快速地在羽化後就開始找尋異性交配。四黑目天蠶蛾會靠著散發費洛蒙與嗅聞費洛蒙來找尋彼此,由於每一種蛾類散發的費洛蒙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難發生「找錯對象」的糗事,也能讓他們在夜晚快速定位。交配完後的三天內就觀察到母蟲產卵,一次數十顆到百顆,由於四黑目天蠶蛾的幼蟲沒有毒性與尖刺禦敵,大量繁殖是他們留存後代的手段,人工飼養下沒有天敵,所以這些幼蟲的生存率會比野外個很多。

年初的幼蟲,在分送8成後,剩下的幾乎都能存活下來,直至今年10月,已經大多吐絲結繭,在渡過短暫的1112月後,估計明年就會羽化出來了。




 

結論

四黑目天蠶蛾並不是自然移入的居民,而是一個產業興衰下的不幸,在生態觀念還沒成熟的古早年代,多的是只看到短期利益甚至是過度期望的業者,引進了外來的物種,卻又在虧損與衰退後沒有做好退場機制,讓這些物種流落出去;吳郭魚、福壽螺、小龍蝦都是類似的例子,在強大的適應力與繁殖能力加成下,這些物種很容易「反客為主」,快速蔓延,難以根治。所幸本次介紹的四黑目天蠶蛾並沒有特別強大的繁殖能力,但在這幾十年間,牠們也已經在台灣中北部的低海拔森林中有著為數不少的族群,如果不要特地把它們再帶到其他地區放生,再過幾十年,也不會有快速擴散的可能性,加上幸運的這種類並不帶有毒性,不至於像日本的舞舞蛾(マイマイガ)一樣因為帶有毒性加上繁殖力強而快速從北海道一路往南入侵擴散造成災害,四黑目天蠶蛾算是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的生物。以後若有機會在冬、春時節到苗栗觀光,不妨多留意一下晚上的燈光附近是不是會看到這種白衣的天使。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晚餐吃什麼怎麼決定?生活小事用APP、大事就到廟裡去博杯!

  一日一煩惱:晚餐吃什麼? 「晚餐吃什麼?」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每天都會遇到,但卻巨難解的問題,而且不管你是要自煮還是外食都要面對,自煮就必須要想冰箱有什麼材料,如果材料沒了那要加買什麼?外食的選擇更多,所以問題更難解。   外食首先還要先決定是要外送還是要外帶自取,外帶自取又分為吃超商、附近店家或夜市,最可怕的是,如果選擇超商或夜市,你去到現場之後還要思考要吃哪一個,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一下子半小時就過去了,超級浪費時間。   相反的如果吃外送就是要坐在電腦前面,把外送首頁從最上面滑到最下面,再從最下面滑到最上面,然後選新店家怕踩雷、選熟悉的店家沒優惠,認真地反覆思考以後,選完店家還要想要吃哪一個品項,等到送出訂單已經是一小時後。   每天晚餐都要這樣真是超級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個和「晚餐吃什麼」一樣巨大的問題,叫做「午餐吃什麼」。每天光想這兩個問題就覺得頭痛,你們也有這樣的煩惱嗎?幸好現在有許多抽籤 APP ,可以加速這種選擇障礙的過程。   不選擇障礙發作,抽籤 APP 前三名用起來 最新推薦的抽籤 APP 排行榜前三名 (圖片取自:PKstep) 這裡就來提供 my best 在 2022 年,最新推薦的抽籤 APP 排行榜前三名給大家,第一名是「趣決定 - 轉盤抽籤抽獎做出小決定」,這款 APP 裡面除了轉盤以外還提供搖一搖、老虎機、刮獎、翻牌共 8 種抽籤模式,自用派對兩相宜,畫面簡潔明亮受到多人肯定。   第二名是「小決定 - 選擇困難症克星」,具備擲硬幣模式還有基礎的轉盤模式,模板可以選擇聚餐吃什麼、真心話大冒險還有今天誰買單,也是一款多人派對上使用也合適的 APP ,而且它可以將常用的抉擇儲存下來,省去每次要重新設定的時間喔!   第三名是 「 Lucky Draw - Random Picke ‪ r 」,相較於前面兩個,這個就是比較單純的抽獎軟體,在舉辦尾牙活動或是玩派對小遊戲時很適合用,隨機抽選的數字範圍最多可達 100,000 ,也可以保留自訂的文字內容,在抽獎時還能選擇一次抽出或單擊抽獎。   其他還有工具邦和玩偶可以用 (圖片取自:工具邦網頁截圖) 這些實用的 APP 功能雖說差不多,但還是...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圖片取自:Pixabay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上期在 【 ESG 系列】—什麼是 ESG ? 一文中,為大家解釋了 ESG 三個字母代表的涵義,總的來說它就是一份 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大家都拿到指標了,那接著我們就要來瞭解瞭解什麼時候要執行 E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