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潮
近年綠鬣蜥在屏東危害生態、肆虐農田,引發不少民怨,為此,縣府加派人力投入移除,而捕捉量也明顯上升,據統計,2021年移除1萬9733隻,不僅為全國最多,還是2020年的2.3倍,但農業處強調,最多移除量不等於最多總量。
綠鬣蜥是什麼樣的蜥蜴,又為什麼在入侵後讓政府如此警覺甚至不斷撥下經費想盡辦法移除呢?
小酷斯拉
綠鬣蜥,又名美洲鬣蜥。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中大型蜥蜴,由於幼體顏色是十分鮮豔的翠綠色,加上性格相對溫馴,不太會咬人,十分討喜,外表又長得非常像小型恐龍,數十年前被業者引進台灣,因為價格低廉,吸引很多愛好者購買,加上1998年上映的怪獸電影「酷斯拉」中,該隻怪獸的原型正是類似的鬣蜥,電影上映後也推動了一波綠鬣蜥飼養潮。 同時在台灣的南部也有業者建立繁殖場想就地繁殖出售節省進口成本與風險,而且綠鬣蜥母蜥蜴一隻一次可產30~40顆卵,繁殖量大,生長快速,除此之外還有機率出現基因變異出現「紅色」、「白色」甚至「藍色」的變異個體,一隻可以賣十數倍高價,因此業者非常願意去繁殖拼出特殊個體。
然而,2012年時,開始出現在野外的目擊紀錄。一開始大多被認為是飼主管理不善逃逸而已,但2015年時,屏東與高雄相繼發現數十筆野外紀錄,且幼體成體都有,有公有母,足以證明已有野外族群,然而自此開始,綠鬣蜥的擴散就如野火燎原,快速地往北甚至往東擴散了。
一般認為綠鬣蜥回跑到野外的可能有兩種:其一是因為綠鬣蜥雖然幼體十分鮮綠又溫馴,而且非常好照顧,小時候吃蟲,成長之後會轉變食性變成「吃素」,改吃菜葉水果,在終年不缺蔬果的台灣,這隻蜥蜴可以說非常好照顧。然而,綠鬣蜥跟之前提過的「魚虎」-小盾鱧一樣,「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在短暫的幼年期後,沒過幾個月就會變成草綠色、爪長尾長的中型蜥蜴,在這階段已經沒有了漂亮的鮮綠色,剩下帶點黃斑的草色,而且因為牠在野外是會爬樹的,爪子也為了爬樹而特別尖銳,有時候即時牠沒有敵意,輕輕在飼主手上爬過去就可能破皮,若是不小心惹牠生氣,甚至可能抓得飼主皮開肉綻要去醫院,此外,成年個體身長會超過150公分,一般人家裡很難負擔,到最後常常是往野外一丟了事。
第二,是中南部的繁殖場的逃逸問題,綠鬣蜥擅長攀爬外,亦很會挖地洞,若飼養者只是把牠們當成雞鴨在管理,那鐵絲網是很容易被它們爬上去翻牆逃走、地面也可能被挖出一條直通自由的地道。根據2015~2016年的網路論壇紀錄,就有繁殖主在網路哭訴綠鬣蜥挖洞大量逃逸的慘事。除此之外,也有業主自述因為颱風天繁殖場被大水淹沒,結果擅長爬樹、挖洞,同時也擅長游泳的綠鬣蜥就趁機全部游走了。
這些案例,在2010-2015年前就開始陸續發生,但這些逃逸個體,沒什麼人注意到,因為它們很低調地躲在荒郊野外的森林與水道附近繁殖。等到新聞媒體正式報導綠鬣蜥出現在野外繁殖的問題時,牠們早已繁殖了超過三個世代,且因為成體又大又擅泳、擅爬,連野狗都很難抓到成體,天敵可說是不存在,繁衍出的數量非常可觀。
進擊的綠巨人
然而,不只屏東,綠鬣蜥的蹤跡正逐漸往北擴散,高雄、台南、嘉義等熱帶地區都有蹤跡,且數量都非常可觀,其中除了屏東之外,嘉義縣郊區的灌溉水道與農田間也是高密度的「重災區」,到處都看得到它們的綠色蹤影。到了2019年時,這種綠色小恐龍的蹤跡,甚至突破了北回歸線,來到了雲林、彰化甚至台中。彰化二林鎮是出了名的重災區,在2019年便有非常多的紀錄,且因為環境極度適合繁衍,在2020年時已成為了不下於屏東、嘉義的大產地。2019年7月,一名釣客在中興大學附近的康橋,目擊並捕獲了一挑亞成體綠鬣蜥,而後,陸續有目擊紀錄,甚至在中興湖也出現了小型個體。這代表著綠鬣蜥的擴散仍未停止,甚至在2020年也有謠傳在更北部的苗栗縣也出現了目擊情報,之前臆測的「北回歸線」氣溫阻隔線等同不存在,綠鬣蜥正在適應台灣的低溫時期。另外,綠鬣蜥十分擅長游泳,甚至在小琉球都有綠鬣蜥出沒,2020年就有新聞報導在小琉球發現綠鬣蜥正從海上游泳而來。該篇報導中,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添喜分析後認為,綠鬣蜥會透過海洋擴散,在原產地的加勒比海相隔10多公里的小島都是族群的分布範圍,因此游泳是生物的本能。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添喜在該篇報導中表示,綠鬣蜥會透過海洋擴散,在原生地加勒比海相隔10多公里的小島都是族群的分布範圍,因此游泳是生物的本能。因此不只台灣本島,甚至連近海的離島都有可能是綠鬣蜥未來擴散繁衍的目標。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在台東也已經確認到綠鬣蜥的蹤跡,照這速度下去,東半部的離島-蘭嶼、綠島都有被入侵的危機。
綠鬣蜥的危害與防治
綠鬣蜥在台灣不斷擴散,是否跟其他有名的外來種一樣有重大危害呢?他是否跟福壽螺、秋行軍蟲一樣會重創農作物?又或者跟荔枝椿象一樣危害農作物之餘還帶有毒性?還是他跟紅火蟻一樣入侵力強又有劇毒、會危害我們的生命?或是牠跟魚虎一樣會到處捕食原生魚類、直接「乞丐趕廟公」取代原生生態成為強勢族群?
不幸中的大幸,是綠鬣蜥的肉食性,是在幼年時期,會捕食昆蟲,但當牠長大後,雖然偶爾有食肉的紀錄,但綠鬣蜥成體的主食還是以植物為主。而且綠鬣蜥本身天性其實十分膽小,甚至偶爾會遇到非常溫馴的個體,一般來說,人類遇到牠,牠只會想逃跑,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自綠鬣蜥泛濫以來,「被綠鬣蜥傷害」的事件,除了一名阿婆被路上的大成體嚇到摔車,就是在裝備不足擅自捕捉時被牠掙扎造成的受傷,因此可以放心,綠鬣蜥不會主動衝出來追咬人,更不會突然衝到住宅區攻擊小孩,在「對人類的危害」程度,牠其實被歸類在相對安全的等級。如果居住的地方出現綠鬣蜥,通常都能與牠和平相處,受害最深的,除了牠們棲地附近的植物之外,大概就是農夫的心血吧?綠鬣蜥成體是真的「吃素的」,那些辛苦種出來的青菜就成為了他們的最愛。中南部的綠鬣蜥泛濫區的菜園,往往是最大的受災戶。
也因為綠鬣蜥在台灣野外太過適應,政府也開始修法管制、禁止特定外國產爬蟲類輸入與飼養,以免繼綠鬣蜥後可能會出現新的更具威脅性的外來種爬蟲類-畢竟大部分的蜥蜴是吃肉的,要是不小心又讓大型的肉食蜥蜴出現在野外擴散,恐怕就真的會危害到人了。在2020年的修法後,綠鬣蜥已經成為禁止販賣的物種,原先有飼養的也必須登記註冊,在野外看到綠鬣蜥,也不能隨意抓回飼養,今後也有可能預防性封禁一些市場價格低廉但繁殖力強大的中大型蜥蜴進口,也算是較為有效的亡羊補牢。
雖然綠鬣蜥沒有對人類直接的危險性,但站在保育台灣原生種的立場,還是建議各位遇到綠鬣蜥應馬上通報相關單位來處理,也不要私自亂抓,前面有說過,綠鬣蜥爪長且力大無窮,如果硬要抓他,被掙扎的利爪以及逼不得已開口咬到可是很嚴重的。遺憾的是,近年來有些不肖網紅,打著「除害」的名義拍攝虐殺綠鬣蜥的影片博取流量,並常常誇大形容綠鬣蜥好像很危險的樣子,進而為自己用獵具屠殺找理由,這樣並不可取。綠鬣蜥固然該盡量移除,但至少讓生命走得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