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無情糧草絕
隨著烏克蘭戰火蔓延,戰禍連天,原本因為疫情已經很嚴重的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又面臨一波巨大的漲價壓力,以往我們習以為常的食物原料像是小麥或鮭魚等,都隨著烏克蘭戰亂導致的產量與航班大減而面臨高攀不起甚至長期缺貨的危機。同時,台灣也因為雞農因為去年的惡劣天氣而減產雞蛋,在上個月開始就上演了「雞蛋荒」,平常早餐店的荷包蛋也從10-12元一鼓作氣漲到了15-18元,荷包緊縮,肚子也因此縮了。
面對如此險惡的糧食危機,難道我們真的要坐以待斃嗎?其實只要我們願意接受,還是有高營養高蛋白的替代方案,而且不是製作成本高昂的「人造肉」,而是量產速度快、產量又多的替代性動物性蛋白質-昆蟲。
警告:以下會有昆蟲食物的照片 閱覽注意
蟲食新生活
其實昆蟲以及其他的陸生節肢動物入菜,自古以來就有了,只是以前大多直接從野外取得,除了會有某些種類天生的異味外,還可能有寄生蟲,在衛生條件不好的地區,沒有相關知識貿然抓隻蟲來充飢是可能一命嗚呼的。所幸近幾年來,歐洲、亞洲都有專家有先見之明,眼見世界人口成長飛快,傳統畜牧業的動物恐怕會有供不應求的那一天,便開始研究與開發「衛生、健康且美味」的「昆蟲食」。畢竟節肢動物還是有很大的食用潛力,像我們的老祖宗不也把「水裡的節肢動物」轉化成佳餚了嗎?看看那些美味的蝦與蟹,牠們在分類上可是節肢動物呢。
不過,不可否認,陸生的節肢動物,已經有很多種類成為人類的心理陰影,像是不斷增殖還會飛的「小強」-蟑螂,或是因為容易出現在屍體上不斷蠕動、造成雙重恐懼與噁心感的蒼蠅幼蟲-蛆,以及天生就長得非常可怕還帶有毒性的捕鳥蜘蛛、蠍子與蜈蚣等,光是外型,一上桌就足以讓客人嚇得花容失色、憤而離席。
但是若能克服衛生條件與外觀歧視,「蟲食」確實有可能是往後要是出現飢荒時的良好蛋白質替代品。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的報告顯示,昆蟲具有蛋白質、礦物質甚至維他命等豐富營養素,不僅營養,還有助全球轉向永續低碳飲食。對主廚來說,飼養也很方便,給蟲蟲餵食燕麥片與蔬菜,還意外讓料理口味更加豐富。
如何吃蟲?
歐洲在2017年開始吹起「蟲食」風潮,利用了人工培育四世代以上的飼料昆蟲來當作料理材料,其中最受歡迎的乃是鞘翅目昆蟲的幼蟲、完全以純淨飼料飼養的蛆、以及人工飼育的蚱蜢跟蟋蟀。
其中原本是被當作寵物飼料的麵包蟲、麥皮蟲最受歐洲廚師的青睞,將牠們製作成蟲蟲漢堡排或是炸蟲料理,此外也有加工成「蟲粉」用來調味的。
此外,食性更「豐富」的東亞,當然也有私房的料理方法。東南亞的烤蜘蛛,中國的炸蟋蟀,台灣的烤大蝗,日本與泰國的田鱉料理、龍蝨料理等,各有千秋,但是亞洲各國的食材大多就地取材,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穩定飼育的人工繁殖場,不過這不代表亞洲的「蟲食」文化不發達,相反地,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野生昆蟲的產量可能還比繁殖場還要來得多,所以像是東南亞地區就乾脆全部野採,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野生的昆蟲還是可能有寄生蟲,尤其是肉食性的;而草食的昆蟲千萬要注意可能因為牠們食用有毒植物而將毒素累積下來造成人類吃到。
外來種變成美食
不過,也有反過來的例子,像台灣的外來種-荔枝椿象,在活著的時候會噴出具有腐蝕性的禦敵性液體,因此在野外遇到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摸,但是荔枝椿象在東南亞移民眼中可是非常美味的佳餚,因為一旦經過高溫處理過,荔枝椿象的毒性就會被高溫消滅,變成口感酥脆的好吃食物,其實台灣也有炒飯店老闆將荔枝椿象入菜,結論是「椿象的氣味在蔥爆後變成了香氣,吃起來意外的還不錯」。
農業社會的零食:蝗蟲與蟋蟀
在農業社會的時代,蝗蟲與蟋蟀就與農民結下了怨仇,甚至還會有蝗災造成農民的損失,因此人類與直翅目害蟲的爭鬥,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當然,將仇敵「拆吃入腹」也是報復手段之一,如何料理這種昆蟲,在以農立國的亞洲諸國之間有著不同的流派。
日本的「イナゴのは佃煮」是將蝗蟲去掉翅膀與帶有小刺的附節後,放入砂鍋中加入醬油與砂糖熬煮而成,吃起來甜而不膩,醬油的香味蓋掉了蝗蟲的土味,是非常適合拿來當零食的小品。
中國的炸蝗蟲則是簡單暴力,將蝗蟲直接丟進油鍋炸,加以蒜蔥調味,是另類的隨手小吃。
台灣的話,則是會抓大型的蟋蟀「台灣大蟋蟀」,去處土味最重的腹部後,塞上地瓜條加上蔥蒜去炸,是老一輩的最愛,地瓜條的甜味搭上大蟋蟀的酥脆,令人難忘。可惜台灣大蟋蟀在野外越來越少,近年來大多改以人工飼育的黑蟋蟀(較小型)製作炸蟋蟀。
帶點味道的水中霸主:田鱉
田鱉是日本近年來的「昆蟲食」最喜歡的種類,雖然日本本島的田鱉已經保育,而台灣本島的更是已經比保育類還要稀少,但日本人還是會從東南亞進口大量田鱉並製作成各種料理,像是炸田鱉、焗烤田鱉甚至是…田鱉風味汽水或田鱉調酒,因為這種水生昆蟲非常大隻,吃起來肉最多,但是他的特殊氣味是個需要克服的缺點,有些人很喜歡,像台灣的老一輩會稱之為「桂花蟬」,但筆者吃過一次後只覺得這味道是椿象的臭味。總之,田鱉做成的料理,評價十分兩極,在推廣上仍有疑慮。
山產店的珍寶:虎頭蜂蛹
要說最不會被人排斥、氣味最少、且味道又要好的料理,筆者私心推薦這種,昆蟲在化蛹的階段是最為純淨,體內的雜質會因為要蛻變而完全排空,而且也沒有硬質的幾丁質,是最純粹的蛋白質。台灣山產店常見到的炒蜂蛹,在搭配香料拌炒下成為了一道「無碎骨、無異味、口感綿密、營養滿點」的料理-除了偶爾會炒到快羽化已經成形的。
捨棄成見,不要被蛹的外觀影響到,以單純享用料理的心去嘗試,絕對不會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