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療癒小寵物系列:寄居蟹



 

疫情帶起的小生物風潮

疫情封閉了大量的戶外活動,在自閉的兩年多,居家小寵物與居家小盆栽開始流行,2020年的觀葉植物熱潮、爬蟲熱潮以及海水魚熱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興起。而在這其中,有一個小學常常玩的小動物也乘著這波熱潮捲土重來,但由於牠們的習性,也引起了採集是否過量的爭議,尤其是某一種超級稀有種被發現因為這幾年洋流而出現在台灣,造成了延燒至今日的「淘金潮」,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他就是背著貝殼的小怪物-寄居蟹。




陸寄居蟹的文藝復興

陸寄居蟹是泛指十足目陸寄居蟹科陸寄居蟹屬的生物,與海棲寄居蟹不同之處在於,比起常態棲息在海中、礁岩海水區或潮間帶,且身形較為細長、無法長時間離水,若離開海水太久就會死亡,對於生活環境要求也比較高。而陸寄居蟹,則是自從幼生體上岸後,便往海岸林或內陸遷移,擅長攀爬,可在樹上看到他們;可長時間離水,但大部分種類還是需要在一定時間會到海岸補充海水。由於寄居蟹在海邊是強勢種,且造型奇特、顏色多變,在以前常常被當地人或是寵物商人大量捕捉到市場或寵物店販賣,由於以前缺乏飼養牠們的相關知識,因此在人工飼養環境下常常活不久,造成遺憾。近幾年對陸寄居蟹的研究比較完善,也因此開始能在人工環境下飼養亞成體、成體超過十年,也因此讓寄居蟹再度收到注目,這幾年來,相關社團也紛紛成立推廣正確的飼養觀念與方法,也有人回饋於大自然協助野放與捐贈貝殼。


(圖源:やどかり屋)

陸寄居蟹的飼養

飼養陸寄居蟹,要如何穩定地讓他們在人工飼育環境下活超過數年呢?答案是「蛻皮」與「休眠」。近年的研究發現,寄居蟹的成長,不只是需要「換家」-從小殼更換到大殼,更需要蛻皮,但與其他蛻皮完沒幾天就能生龍活虎的節肢動物不一樣,陸寄居蟹的蛻皮是隆重且謹慎的儀ㄡ式,不能有其他隻寄居蟹的干擾,更需要特殊的墊材讓他「閉關」……


在講解原因前,我們先來介紹正常的陸寄居蟹飼養環境,一般來說,需要的是能讓他躲避的遮蔽物,墊在地面的白砂,以及讓牠們進食的食盆(避免食物弄得到處都是),然後是補充水分的兩種水盆-淡水盆與海水盆。水分對寄居蟹來說是最重要的,這邊建議淡水盡量使用飲用水或礦泉水,一般的自來水不太適合,畢竟是他們要儲存在體內的重要資源。而海水的話,對寄居蟹來說也不可或缺,除了補充鹽分外,也能藉由海水的鹹度來殺掉一些攀附在殼上的寄生蟲或細菌,是寄居蟹新陳代謝不可或缺的一環。要取得純淨的海水,除了直接向有販賣海水魚類的水族館購買海水外,也能購買海水素自己調配,大概每一週準備一盆海水讓寄居蟹在裡面泡個半天就可以了。



寄居蟹的食物非常簡單,舉凡生菜水果生肉熟肉乃至麵包泡麵他們都很喜歡,但是要記得補充鈣質,可以在每個7天補充一些墨魚骨或鈣粉,也不需要特別準備什麼活的蟋蟀蟑螂麵包蟲,在家下廚剩下的材料就可以。有專業的飼育家認為,海岸林的植物會讓陸寄居蟹的外骨骼「顯色」更明顯-即是有些藍、紅、紫色的寄居蟹會變得更鮮艷,因此林投、海檬果(注意人不可食用)以及大葉欖仁等海岸植物會被拿來當成飼料,小編在沖繩的觀察也發現,他們非常喜歡吃林投,若是有野外的林投落果,常常會看到一大群衝過來搶食。


最後再加上一些攀爬木以及最重要的「蛻皮盆」,攀爬木可以直接找野外的乾燥木頭,並且確定沒有噴灑農藥或消毒藥後放在盆子中讓他們攀爬,千萬要注意不要忘記加蓋,所有的陸寄居蟹都是逃獄高手,可以利用攀爬木輕鬆翻出缸子。

延長壽命的關鍵-順利的蛻殼

至於蛻皮盆,是什麼東西呢?蛻皮盆就是讓寄居蟹可以鑽進去蛻殼並休眠的空間,一般建議以園藝用的椰纖土當介質,椰纖土比其他培養土不易滋生雜蟲,而且椰子樹也是寄居蟹棲息地常有的樹種,會讓他們比較容易適應。椰纖土盆建議土至少要有10公分厚,若有看到寄居蟹鑽入土中,可靜靜等候他蛻殼完後蟄伏一個月自行出關,若是飼養複數的寄居蟹,則建議發現有鑽土且不出來的個體就連同盆子一起拿出來靜置(記得補充新盆子),如此一來寄居蟹便能放心閉關,延長飼養壽命。


永續經營,放生母蟹

在良好的照顧環境下,寄居蟹是有可能活到二十年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寄居蟹的母體是野外繁衍的重要來源,翻開寄居蟹的肚子,注意第三對步足的基部,若有左右各一個小洞,那個便是生殖孔,也就代表她是母的;若發現自己的寄居蟹是母的,建議在7-8月之間帶去原產地放生,因為寄居蟹是在海裡釋放幼蟹,且幼蟹需要在有浪潮與細小浮游生物下的海域成長,一般人很難製作類似的環境,與其讓他大量死亡,不如還給自然讓自然養。



​台灣的陸寄居蟹種類

台灣的陸生寄居蟹,在乾淨的海域大多不難預見,黃昏或夜晚在海岸線散步的話常常有機會看到,在文章的最後,來介紹台灣的陸生寄居蟹以及注意事項:

1:椰子蟹:椰子蟹在分類上也可以算是寄居蟹的一員,他的體型世界寄居蟹家族中最大的,聽說可以長到超過三公斤,又被稱作「八卦蟹」,因為他張開時呈現八卦形。尾部已硬化,不需要躲在貝殼中,但是因為被大量獵捕來食用已呈現瀕臨絕種,在台灣的法律上屬於保育類,不能飼養。


(圖片攝於沖繩)

2:灰白陸寄居蟹:身體大多呈現白色故而得名,但也會出現綠色、紅色的異變個體,可能跟食用的植物有關;為台灣最常見的種類,屬於中大型寄居蟹,比較偏愛近海環境,飼養時提供海水的頻率高一點。



3:凹足陸寄居蟹+深紫陸寄居蟹:尾部偏長的兩種中大型寄居蟹,因為體型特徵相似,在分類上曾一度被當成同一種,但是後來有學者提出深紫陸的觸鬚顏色是鮮紅色,明顯與凹足不同而被分出來。凹足的體色為灰白至褐色,由於步足有凹陷形狀而得名。深紫陸寄居蟹,外觀與凹足極相似,但觸鬚顏色較為鮮紅且體色更為多變,從咖啡到藍紫色都有,這兩種比較喜歡海岸林與紅樹林,對海水的依賴度又更低了一點,正常地一週一次海水浴即可。





4:短掌/短腕陸寄居蟹:體色為深棕色到芋頭紫,少數則有草莓紅,為台灣第二大的寄居蟹,體色多變且左螯異常膨大是他的特徵。數量穩定且體型巨大,加上對海水依賴度最低,在野外甚至會爬到遠離海岸的淺山生活,飼育環境幾乎不需要海水,因此是台灣最受歡迎的陸寄居蟹,也最好入門,但要小心他的巨鉗,被夾到不是鬧著玩的。




5:日本紫陸寄居蟹:此種類至今依然充滿爭議,因為它是最近才被發現在台灣有族群。一般來說,日本紫陸被認知只有在日本沖繩南部諸島才有,也因此被日本政府以天然紀念物保育(但國內業者有配額可以定量捕捉),也因此海外很難看到日本紫陸的活體。但是這幾年來,在台灣東北部不斷有此種類的小型個體被發現,但最大隻也只有亞成體,並沒有人在野外發現超過五年的個體(雖然有玩家用飼養的把他養超過五年。)所以有學者認為可能只是因為近幾年反聖嬰現象洋流反常流動,造成鄰近的與那國島的幼體被沖到台灣近海進而上岸,可能不是長久存在的原生種,是短暫且美麗的錯誤,但也有人認為,洋流改變是常態,今後台灣可能會隨之而常態性出現。並呼籲政府應認真看待這嬌客出現的事實,儘快做好相關調查。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 1 月 13 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 むし社 ,意圖藉由欺騙 むし社 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 - 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 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 - 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 2020 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 2022 年,小陳的長戟大兜蟲飼育尺寸

初一十五、初二十六土地公怎麼拜全攻略

  每個月的農曆初一十五和初二十六你拜土地公了嗎?許多做生意的人在每個月的這四天都會拜土地公,但你知道為什麼是這四個日子嗎?還有為什麼是拜土地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