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上洛
繼上次的沖繩之旅後,這次小編往北一點,跨過了九州、四國,來到了本島的關西地區,從關西機場降落後,同樣以「MY SOS」登錄的疫苗證明快速通關,搭上了特急電車來到了京都。
這次的下榻地點是清水寺山腳,抬頭一看,可以看到山頭上的燈光,時值觀光開放初期,還沒有太多海外的觀光客,只有看到可能是參加畢業旅行的日本高中生在路上移動。
搭乘地鐵,前往京都的精華地帶-四條通,這裡除了有名的「鴨川涼席」景觀餐廳街道外,也是購物、美食、古蹟共榮共存的都心精華區。
京都市區
京都的街道,是非常標準的棋盤式,仿照唐朝中國長安都城而建造,由於古蹟保留政策,2022年的現在,漫步在京都街頭還是能看到各種充滿歷史氣息的建築,同時又有昭和、平成風格的建築穿插期間,頗有時光隧道之感。城郊山區更有各種有名的寺廟與神社,沿著這些古蹟的土產店與小吃攤位在疫情以前總是擠滿了觀光客。各位知道嗎?日治時期的台中市其實也模仿了京都的道路規劃,而有「小京都」之稱。不過小編覺得,雖然綠川確實有在參考鴨川在改良,街道的整潔與市容、交通,仍有許多改善空間。
疫情後的重建
2020年的大疫情,讓京都的觀光瞬間跌至冰點,這些街道瞬間失去了大量的海外觀光客,僅剩下少數的國內觀光,京都市財政一度瀕臨破產,雖然日本政府推動一連串國內旅遊輔助,但增加的仿佛只有確診人數,對經濟復甦提升有限。所幸,新冠病毒在一連串變體之後,致命性逐漸下降,開始「流感化」,加上疫苗注射的普及,總算在10月能重見天日。
從地獄之川到京都第一川
從住宿處的清水五條站搭地鐵約五分鐘,來到了上段提過的四條通,要走出來,乾淨的鴨川就在眼前。
其實鴨川也有過生人勿近的歷史,在平安京時代(西元794年~1192)期間,就因為瘟疫與各種災難,導致屍體被大量拋棄於河川,加上鴨川沿岸也被當成刑場使用,使得這條河川曾經被冠上怨靈的死河,生人勿近,頗為駭人。所幸在江戶時代以後,鴨川歷經數次整治,加上衛生概念不斷進步,人們不再將屍體拋入河中,傳統的刑場也逐漸被遷走,雖然遷都東京後曾一度落寞,但在近代觀光與環保意識抬頭,鴨川也從死河變成了京都的一級河川,更成為ㄍ京都的象徵之一。乾淨的河床與清澈的水,為鴨川帶來許多活力,從原生的溪魚到不小心出現的外來者-海狸鼠,甚至有低機率看到傳說生物日本大鯢。景色方面,從春天的櫻花到夏天的納涼夜觀,再至秋天楓紅與冬天雪景,無論何時,鴨川都是觀光客必停留的地方,這條河川有著無限的可能。 這次造訪是在秋初,楓葉ㄘ尚未轉紅,但沿岸的「納涼席」仍然客滿,與河川近距離接觸的戶外場地,一邊吃著料理一邊享受著帶來秋意的輕風,亦是風雅人士的最愛,不過好的位置伴隨著不便宜的價位,若荷包有預算再來試試。
從三條到五條
經過了鴨川,來到了繁華的街道,各種餐廳與店面開始映入眼前,進入了俗世的觀光行程。
這裡有著各種速食店,也有關西有名的「螃蟹道樂」,在去年的「秋蟹專欄」中有介紹過,喜歡吃日本螃蟹的非常推薦。或者也可以來到跟京都最有名組織之一-新選組有歷史因緣的「池田屋」,這裡是有名的「池田屋騷動」-新選組狙殺攘夷志士的發生地,沒想到原本的事發地點竟然不是被變成紀念館,而是直接改建成居酒屋,在裡面還不時與歷史事件相關的動漫作品合作,推出一系列主題餐飲,身為歷史人,坐在曾經嚴肅的歷史事發地點,喝著上面畫有美化新選組、攘夷志士漫畫的飲料,如此複雜的心情,還是第一次體會到……不過這也是一種推廣觀光的方式吧?不得不承認,在不斷地動漫化、改編下,池田屋騷動與參與者不再只存在於歷史課本中,而成為了同好者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大部分有改編過),變相地「推廣了國家的歷史」。
這次的停留只有兩天一夜,想去沒得去的地方還是很多,不過沒關係,明年小編會ㄧ再找時間過來,到時候會再更深入地報導京都的其他美景,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