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蟲熱潮前的昆蟲產業
曾經,台灣曾經被稱作「蝴蝶王國」,以蝴蝶標本外銷聞名。也曾經在1980-1990年代隨著日本風行的第一波甲蟲熱,大量外銷「鍬形蟲」。從「蝴蝶王國」到「甲蟲天堂」,這時期的領頭羊乃是木生昆蟲館的余木生以及後來繼承父業的余清金。
余氏父子繼承了日治時代在埔里紮根的日本標本業者,進而將產業本土化,開始外銷歐美及日本,除了普通的蝴蝶標本外,也有用蝴蝶翅膀拼貼而成的「蝶畫」,而後在埔里創建「木生昆蟲館」,是台灣昆蟲產業的開山祖。而其旗下學徒之中有一人盡得真傳,也在蝴蝶大產地-南山溪附近自立門戶,便是「錦吉昆蟲館的館長,羅錦吉先生。這數十年間,在埔里的雙巨頭的店面,常常有來自歐美日的學者來來去去,共同發表的新種與圖鑑奠定了台灣昆蟲學的基礎。
在這之後,為了保護台灣本島的原生種,「野生動物保育法」頒布,在外銷清單中的明星物種大量上榜,商業採集逐漸沒落,但學術交流在這段期間仍不曾中斷……
甲蟲王者帶來的復興與再次中落
而在2003年,街機「甲蟲王者」問世,隨後從日本紅到台灣,重新將甲蟲熱潮從虛擬帶到現實,不再是特定物種標本的外銷,而是返璞歸真,從最基礎的甲蟲開始飼養。
從機台再到展覽,帶動台灣「甲蟲專賣店」的遍地開花,許多小朋友都開始養起常見的、不在保育名單的獨角仙、鍬形蟲,也常見家長帶著小朋友上山住民宿只為了能在山林之中看到甲蟲飛來趨光的身影,生態營以及標本製作教學營也開始流行,在2005-2012年之間,在台灣的「昆蟲產業」可說是突然爆起,卻也後繼無力、逐漸衰弱…最盛的熱潮兩年之後,不幸地因為店家之間的惡鬥,以及經濟的不景氣,讓甲蟲熱潮因為「大人的原因」逐漸衰退,所幸這次是藕斷絲連,依然有些店家在堅持不懈,讓低潮數年之後,在最近又見到了曙光。
甲蟲熱潮帶來的餘波與菜雞的成長
在2003年的那波「甲蟲熱潮」時,小編也曾是其中的參與者。
曾經有熱血的老闆取得授權,代理出版日本甲蟲狂熱者的雜誌「蟲誌」,但沒維持多久,便因為各種原因停下了翻譯出刊的腳步。每年也都有業者舉辦甲蟲展,每年都有新鮮的種類出現,但伴隨而來的也是動保團體的瘋狂檢舉。在那時候的熱潮裡,大多是覺得電玩的甲蟲好帥,順便玩看看真的獨角仙過過癮,但也有人是全力摔入這個坑,就此鑽研「蟲道」,逐漸深入,從「好奇入門者」逐漸轉型成「野外獵人」或是「全職飼育家」……
從看著日本翻譯的「蟲誌」上記載的超大標本與日本養蟲達人如何養出一隻隻從沒想像過的巨人尺寸甲蟲流口水,然後照著上面的配方前往一間又一間的蟲店收集必須要的:繁殖用種源、飼養用的飼料、養大幼蟲要用的名貴日本進口發酵木屑或是菌絲瓶,開始了自己的鑽研之路;或者是一家又一家地拜師,拿著台灣的昆蟲圖鑑衝入一座又一座的山頭,挑戰各種曾經在「木生昆蟲出版社」出版的圖鑑上記載的「稀有種」或挑戰圖鑑上的「最大尺寸」……
經過十數年,台灣的飼育家的名字開始出現在「蟲誌」原本-「BEKUWA」刊物上的「飼育紀錄榜,這家雜誌的紀錄榜在日本是最具公信力的,上榜即代表該名飼育家成為了武林巨頭。
而在台灣原生種的調查,也因為那時候的一群熱血小毛頭,圖鑑上的「最大尺寸」不斷更新,更發現了不少新種類,在學術紀錄上也有不少成就。雖然動保團體持續抨擊著「昆蟲產業」,但諷刺的是,他們口中的問題-在野外氾濫的外來種昆蟲,跟甲蟲飼養業者毫無關係,而是跟走私植株、原木夾帶進來有關。因為,甲蟲熱潮的源頭-甲蟲王者,開宗明義就是「以原生的獨角仙,打敗入侵的各種外來種甲蟲」為宗旨,而甲蟲業者也非常重視「外來種不外流」的原則,每家店面都會貼有宣導嚴謹放生的文宣。而本土的採集派,亦非常注「細水長流」,基本上要是有人想「殺雞取卵」進行像是挖樹根、砍樹的行為,通常會被「行規」好好處理,勸爾良善。相反地,一邊妖魔化昆蟲採集者的某些人士,卻為了土地利益放任山林開發,卻不知道一個露營區的出現帶來的生態破壞力往往超過一百名專業獵人,何況是整座山頭同時變成露營區呢?
次回預告
下一期,小編將再次前往日本,飲水思源,追尋「蟲誌」原本-「BEKUWA」的出版社兼昆蟲專門店-むし社,看看日本的昆蟲產業是如何運作。(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