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Delta病毒來勢洶洶怎麼辦?!來看看以前人對瘟疫都怎麼辦!─「王船科儀的起源」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最近好嗎?在三級警戒開始後的一個月又多一點點,時間終於來到了20217月,大家覺得比2020年還要更O2021年已經過去一半囉!先不問大家年初訂下的目標到底達成了沒,現在又有一波變種病毒正朝向我們襲來!


Delta
病毒來襲!傳染力強台灣已有人中標

新冠肺炎的病毒在最近被發現出現了新型變種,從在英國被發現的Alpha、南非的Beta、巴西的Gamma到現在印度的Delta病毒株,這已經是新冠病毒第四次變種。一般而言我們都會期待病毒在每次變種時,為了能夠與人類這個母體共生,應該會朝對人體威脅越來越小的方向去發展,但是新冠病毒好像並沒有這種想法,因為Delta病毒遠比其他三種要來的更危險。

 

為什麼更危險?首先,它的傳染力比Alpha病毒多6成,之前在中國就曾經傳出有人疑似與病患擦肩而過,就感染上Delta病毒;澳洲雪梨出現的2起案例,也被當地衛生單位的官員懷疑Delta病毒可以在人與人相遇的短短5-10秒間傳播。

 

而在台灣前幾天返台的祕魯祖孫,當時也是正在居家檢疫的阿嬤戴著口罩出來倒垃圾()我們先不要管阿嬤有沒有違反居家檢疫規定,反正她戴著口罩出來倒垃圾,剛好與鄰居相遇於是打了個招呼,然後鄰居也感染了Delta病毒。但是鄰居帶著口罩,而且兩人相距至少2公尺,兩人打完招呼就各自進屋,接觸時間也沒有很長,這麼短的時間就染疫,看來Delta病毒的傳播力真的很高很可怕。

 

Delta病毒傳播力高於其他變種病毒

症狀越來越像感冒,只能少出門、不群聚保護自己

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症狀」,從新冠病毒剛開始出現時,一直沒辦法即時控制疫情的原因就在於它的症狀和感冒很像,都是發燒、喉嚨痛或拉肚子,導致許多人都以為自己只是普通感冒延誤救醫;但是後來經過專家的努力研究下發現,新冠病毒會出現「嗅覺喪失」這種特殊症狀,這項症狀立刻成為醫護人員以及民眾判斷是否染疫的重要指標。

 

但現在感染Delta病毒後卻不會出現「嗅覺喪失」,反而是很像感冒的「頭痛、喉嚨痛、流鼻水」這三個症狀再次出現,這下感覺像回到了原點,病毒又躲起來,變得更加不容易被發現,這時候大家該怎麼辦呢?Ester覺得最重要的還是那幾件事,少出門、不要群聚還有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一但有任何身體不適請盡速就醫,但是千萬不要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就醫!

 

就算想出門也還是要忍耐,Ester也很想出去玩、想去看廟會、想去廟裡拜拜,但是在這種非常時期還是只能忍耐,希望疫情能夠快快過去,在科技和醫療技術都如此發達的現在,人們在未知的病毒面前是如此的渺小,那在以前那個醫療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又是怎麼面對病毒的呢?

 

感染Delta病毒症狀就像一般感冒,難以判斷是否染疫

自古除瘟的最大科儀─「送王船」

之前Ester在《教宗直播禱告,梵諦岡拉警報》這篇文章中曾經有提到過,以前那個醫療不發達的年代,發生瘟疫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請示神明該如何處理,而神明會給出的解決瘟疫的方式,像當年的靈安尊王給的答案就是「遶境」,而在台灣的另外一邊、嘉義以南的地區盛行的則是「送王船」。

 

早在十二世紀以前,中國江南一帶就已經有「造船送瘟」的相關紀錄;在明朝末年時,閩南地區為了規避官方對於宗教迷信的禁制、和合理化既有信仰習俗,因此通曉禮制的儒生們就將民間送五帝、送瘟神的儀式,加入封建體制中的「巡狩禮」加以改造,發展出一套標準化、符合封建社會體制的迎送儀式。

 

為什麼是「巡狩禮」呢?原本「巡狩」的意思指的是帝王巡視管轄疆域、稽查地方和體察民情的行為,但是當皇帝的通常很忙,沒有辦法一天到晚巡視,因此就會有官員受到皇帝欽點,代替天子巡視地方,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代天巡狩」。

 

既然是要代替皇帝出來巡視的重要官員,那麼肯定是官階比皇帝小一些、但也不會小到你不認識的程度,所以為了讓民間信仰與禮制完整融合,當時的儒生們創造「王爺信仰」,王爺就是代替玉皇大帝來到人間視察民情、驅除瘟疫的代表;再結合前段所提及的「造船送瘟」儀式,於是「送王船」的科儀就誕生了!

 

網址:https://www.dbnsa.gov.tw/Festival-Content.aspx?Lang=1&SNo=03001990
正在建造中的王船

「遊地河」vs「遊天河」,現在都是遊天河居多!

「王船」指的就是王爺為押解瘟疫離境所準備的船隻,以前的送王船儀式多以「遊地河」為主。地河指的就是人間的海面,至於「遊」則有兩種執行方式,一種是請人駕著王船到海上巡遊,結束後再將王船拖回廟哩,供民眾參拜;另外一種則是將王船推入海中、任其漂流,象徵著將瘟疫送出海,遠離瘟疫。

 

感覺得出來早期的做法以後者居多,因為台灣絕大部分的王爺廟,包括南鯤鯓代天府、白沙屯五雲宮以及苗栗後龍合興宮的開基王爺們,都是坐王船來到台灣沿海一帶。當王船停靠在沙洲或岸邊時、沿海居民發現後,紛紛將王爺請回家中供奉,之後因王爺們神威顯赫,在地方上屢顯神蹟,信徒們才集資建廟,正式開啟台灣的「王爺信仰」時代。

 

這樣的儀式雖然莊嚴且慎重,但是到了現在你再把一艘大木船往海上放,基於各種法規和面向看都是不妥,所以近代的王船大部分都以「遊天河」的方式進行。「遊天河」就是在王船祭典的最後,將船焚燒,讓灰燼升天,台南西港的慶安宮和屏東東港的東隆宮皆是以此種方式來進行儀式。

 

有關王船祭的各種介紹內容繁多,所以請讓Ester以後有時間再為大家做介紹,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如果有其他有興趣的民俗,都歡迎留言告訴我喔!我是Ester我們下次見!掰掰!

網址:http://www.taiwanhot.net/?p=580937
熊熊大火燃燒後灰燼升天,這就是「遊天河」

2021/06/30│民俗小學堂│標籤:Delta病毒,印度,新冠病毒變種,祕魯, Delta病毒傳播力強, Delta病毒症狀,王船,巡狩禮,王爺,代天巡狩,王爺信仰,屏東東隆宮,西港慶安宮,遊天河,遊地河,

作者:Ester

更多精彩內容:

自然成長率創新低!想生孩子的把握「黃金生育期」,解封後記得去拜註生娘娘!

最近熱到快不行小心中暑啊!熱著、熱著白天最長的「夏至」又要來啦!

小小噪音、大大傷害,所有破壞星光體的噪音我通通都要檢舉

教宗直播禱告,梵諦岡拉警報!是否該請靈安尊王出巡遶一遶?

《樓蘭女》也受到庇護,你不可不知的戲劇之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圖片取自:Pixabay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上期在 【 ESG 系列】—什麼是 ESG ? 一文中,為大家解釋了 ESG 三個字母代表的涵義,總的來說它就是一份 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大家都拿到指標了,那接著我們就要來瞭解瞭解什麼時候要執行 ESG 。

台灣扇角金龜繁殖研究室:技術的突破

 台灣扇角金龜的飼育可能性 還記得之前介紹過的「台灣扇角金龜」嗎?以前的電子報也曾經介紹過這隻台灣的特殊金龜子,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究後,曾經被稱作「飼育困難」的物種,終於在參考了日本的騷金龜繁殖與飼育方法後,掌握到了關鍵的環節,終於能開始穩定飼育了。 飼育大難關的考驗 扇角金龜直到三年前,都還是被稱作極難人工飼養的怪蟲 - 即使野外的扇角金龜族群是壓倒性地強勢,但在以往的飼育歷史中,扇角金龜的產卵數量極度不穩定,即使同一種介質(此指用來讓扇角金龜潛入產卵用的土或木屑)也不能穩定有產量,而就算運氣好能取得數十隻幼蟲,但往往在三齡幼蟲化蛹之前會莫名全滅,可能 30 隻幼蟲之中,在人工飼育環境下的倖存率只有 10% 以下。重重地難關,讓台灣的飼育家寧願每年去抓野生的,也不願意靠人工繁殖量產這個種類。 產量技術的突破 但是兩年前,因緣際會之下,扇角金龜的產卵問題獲得了大幅度地改善,能穩定產出 15-50 顆的卵了。因為甲蟲一旦翻到便很難轉回來,而翻倒過久是會造成昆蟲死亡,所以在投產時,必然要在土的表面放一些樹皮、木塊作為轉倒後能馬上抓住並翻回來的措施,在兩年前的某一天,因為樹皮缺貨,某名飼育家改用園藝的「水苔」來當作防跌倒介質。 但過了一個月後的採卵時間,他發現產卵箱上面的水苔竟然莫名其妙消失,而母蟲也因為沒有抓取介質而提早因為翻到在土表而死亡,心灰意冷的飼育家乾脆把產卵箱打開,心想母蟲早死應該也沒產卵,但沒想到卻看到了一顆被塞滿水苔的「土蛋」,原來這才是扇角金龜產量的真相 _ 母蟲會找植物纖維與腐植質混合並製作出巨大土蛋,講卵集中產於其中。 後來,經由這次發現,進行了數次實驗,可確認除了水苔外,天然的枯葉也是母蟲會拿來當「建材」,第一道難關在此正式突破。   扇角金龜與水苔 幼蟲死亡的真相 第二道難關,是三齡幼蟲的高死亡率。扇角金龜、騷金龜這一類的昆蟲,在三齡幼蟲後期,會製作「土繭」把自己包起來才化蛹,與普通的獨角仙不一樣,獨角仙只需要在土裡挖出一個洞就能馬上化蛹,甚至將它放在人工製作的半開放人工蛹室也能順利脫皮蛹化;但是金龜類的如果不是密閉但又透氣的「密室」,則很難成功蛹化,因此在飼養金龜類時,通常會放任他們自己在腐植土裡面做好土繭並羽化爬出才採收。照這個邏輯,扇角金龜應該也是「放任主義」 - 讓他們自然製作土繭並羽化就好,但以往的經驗卻顯示,在三齡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