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可怕的地震為什麼叫做「地牛翻身」,地雞和地豬不行嗎?

 


哈囉~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我是睡眠不足的Ester3/23凌晨的那個地震有夠大,巨大的搖晃把我從睡夢中搖醒,而且還是上下左右搖,加上外面是個下著大雨的深夜,這種場景直接讓我聯想到當年的921,就算地震過了也無法完全安心睡,深怕一睡下又是一陣天搖地動。

 

你也被震醒嗎?今年目前最大地震

3/23凌晨141分發生今年最大、芮氏規模6.6的地震,最大震度為台東縣6弱,之後於143分和145分又陸續發生了規模6.14.7的餘震,直到1 小時候的237分都還有發生規模5.3的餘震,整晚從大震到餘震合起來總共6起地震,把全台灣的人民硬是從睡夢中搖醒。

 

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告指出,規模6.6的震央約在花蓮縣政府南方62.6公里處,位於花蓮近海且地震深度為30.6公里屬於淺層地震,除了全台有感外,就連外島的澎湖和連江縣都有感覺,未來幾天也不排除還會發生規模5.5左右的地震。

 

雖然凌晨的地震嚇傻大家,但這其實已經不是最近唯一的一次地震,如果你在搜尋頁面上打上「地震」兩個字,除了3/23凌晨以外,你會發現其實這幾天來在花蓮外海就不斷地有地震發生,地震深度都淺淺的,只是位在本島的我們體感不大,所以自然的被忽略,也許今天這個地震看似突然,事實上早就已經醞釀好幾天了。

 


這個地震看似突然,事實上早就已經醞釀好幾天了

正當我看著新聞畫面,想著「應該就剩下餘震了」的時候,另一則新聞的內容讓我再次害怕了起來,就是有專家指出2022年到現在才不過3個月,就已經發生了3起規模6.0以上的地震,很有可能台灣周邊地區、甚至是全世界的地震活躍期開始上升,特別是「海溝型地震」的百年週期就要到了。

 

大還有更大,百年大地震週期逼近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按照過往的觀測紀錄海溝型地震的週期大約為100年,上次發生的時間是1920年、再上一次是1815年,現在的2022年距離1920年差不多百年,以週期來說確實很近。

 

看到這條訊息的只有一個想法:「現在居然才要有一個百年大地震嗎?!」你我都有心理陰影的921竟然只是這場百年大地震的開端,接下來正式的百年大地震預估可能會發生規模8.0的強震,專家要大家做好準備。

 

真是一個讓人有點崩潰的消息,要我們做好準備是要準備什麼?正在搖了能怎麼辦?在這裡Ester就要來告訴大家一個地震來要怎麼辦的口訣,那就是「就地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保命絕招–「就地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來要怎麼辦的口訣—「就地趴下、掩護、穩住」

這個口訣可不是我隨便說的,這是「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和「內政部消防署」提出的,在地震發生的當下,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壓低身體趴下,再尋找能夠掩護自己的物體(像是桌子下面),並且在物體下穩住直到地震結束。


以前小時候常聽到的,地震躲進「黃金三角」理論早已過時,還有什麼一遇到地震記得關瓦斯和開門也是錯誤的,因為在地震發生的當下人除了根本走不穩以外,許多家具或玻璃也會倒下或是掉落,如果不先找掩護的話被這些掉落物砸中受傷的機率更高,先找掩護物或是保護頭部相對安全;如果地震發生時人在床上,建議可以先拿枕頭護頭,並且採雙肘雙膝跪地、頭部壓低的姿勢保護自己直到地震過去。

 

如果你要我排「最害怕的災難」排行榜,那地震絕對可以排個前三名,跟旱災和火山爆發拚個高下,不知道現在如果要小夥伴們一起排行,大家的前幾名又會是什麼?即使是科技發達的現在,人類對於這樣類型的天災仍舊是束手無策,我們現在能做到的已就只有盡量預測它們會發生的時間而已,而且這個預測還經常不準,它還可能經常提前到來,蔑視人類的預測系統。

 

地牛翻身就地震,那地雞和地豬呢?


從前沒有什麼地震,它叫做「地牛翻身」

唯一不孤單的就是,面對天災的無力感並不是只有現代人有,古代人也都有,只是古代的科技不發達,不會知道地震叫做「板塊移動」、叫做「正常能量釋放」,所以他們只能夠想像做地底下沉睡著一頭牛,當這頭牛睡一睡因為身體癢想翻身時就會天搖地動,所以從前沒有什麼地震,它叫做「地牛翻身」。

 

有動物在地下睡覺、牠翻身了所以發生地震,這個想像看起來確實很符合古代人對於天災的想像,但是你有想想過為什麼是地「牛」,不是地「豬」或是地「雞」嗎?

 

原住民神話:螃蟹和熊翻身其實也會地震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告訴大家,其實在台灣的原住民之間自古對於地震都各自有不同的解釋,像是泰雅族就認為地震是因為支撐地底的熊、鹿和魚,因為晃動身體所引起的;布農族和鄒族則說地震是居住在地底的螃蟹和鰻魚造成的;排灣族傳說則是地底有一位巨人支撐著大地,當他累了或是要換肩時就會發生地震;阿美族的神話說是因為住在地下的人大力搖晃支撐世界的支柱引發的。講了這麼多還是沒出現牛,究竟「地牛」傳說是從哪來的呢?

 

最早出現「地牛」的文獻其實是日治時期的紀錄,紀錄裡這麼寫道:阿美族的南勢蕃說:「地中有水牛,累了,動動身體,便引起地震。」;鄒族的阿里山蕃說:「莫托耶匹(地震)是在地中有如牛的、名叫『哇茲姆』的獸,牠搖晃身體時所發生的。」到了日治時期就都說是牛了,前面的螃蟹和鰻魚還有地底柱子呢?從以前神話傳說時期到日治時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螃蟹、鰻魚還有柱子從此解套,地震都變成牛的事。

 

熊、鹿和螃蟹都不見,最後只剩「牛」原因

牛成為農民們的最忠誠的夥伴

原來這些都和漢人有關。要知道台灣自古其實是沒有牛的,牛出現在台灣是因為在大航海時期的荷蘭人需要開墾土地,所以才引進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水牛和黃牛。不光是牛,為了讓開墾更加順利的荷蘭人還招募許多漢人移民台灣,就這樣在荷蘭人的努力下,來台灣的漢人與牛牛們的開墾物語正式開始。

 

牛成為農民們的最忠誠的夥伴,也是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來源,儘管一頭牛的價格貴得嚇人,但是只要有一頭牛就能養活一家人,漸漸的漢人與牛之間產生了一種像是親人般的情誼,就算是一頭年老、不能工作的牛也會被謹慎對待,人對牛是敬畏也是深愛,與自己生活有著緊密的連結。

 

所以當地震這種天災降臨時,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和避免災難的農民才會將原住民的神話傳說與自己所敬畏的牛作連結,誕生出我們今天熟知的「地牛翻身」,而原住民們在日治時期會說出地牛翻身,也是漢人來台開墾後與原住民互相交流的結果,多年後「地牛翻身」就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地震代名詞,是不是很特別呢?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有其他想知道的民俗都歡迎留言告訴我,我是Ester我們下次見,掰掰!

 

2022/03/23│民俗小學堂│標籤:地震,323大地震,花蓮外海,海溝型地震,百年大地震,掩護,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地牛翻身,阿美族,鄒族,天災,世界樹峰會,

作者:Ester 


更多精彩內容:

春分適合來種樹,不論是小樹、大樹還是艾爾登的黃金樹應該都能種(?)

冷還會更冷(?)在大寒來到前先來看看可以怎麼吃和喝!

跨年做什麼?台灣衝演唱會、西班牙吃葡萄,英國的讓你High起來

天氣變冷了,趕快包緊緊來去看「收冬戲」

中秋好好玩,但是拜拜真的好忙!教你第一次拜地基主就上手,拜完來去吃烤肉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晚餐吃什麼怎麼決定?生活小事用APP、大事就到廟裡去博杯!

  一日一煩惱:晚餐吃什麼? 「晚餐吃什麼?」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每天都會遇到,但卻巨難解的問題,而且不管你是要自煮還是外食都要面對,自煮就必須要想冰箱有什麼材料,如果材料沒了那要加買什麼?外食的選擇更多,所以問題更難解。   外食首先還要先決定是要外送還是要外帶自取,外帶自取又分為吃超商、附近店家或夜市,最可怕的是,如果選擇超商或夜市,你去到現場之後還要思考要吃哪一個,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一下子半小時就過去了,超級浪費時間。   相反的如果吃外送就是要坐在電腦前面,把外送首頁從最上面滑到最下面,再從最下面滑到最上面,然後選新店家怕踩雷、選熟悉的店家沒優惠,認真地反覆思考以後,選完店家還要想要吃哪一個品項,等到送出訂單已經是一小時後。   每天晚餐都要這樣真是超級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個和「晚餐吃什麼」一樣巨大的問題,叫做「午餐吃什麼」。每天光想這兩個問題就覺得頭痛,你們也有這樣的煩惱嗎?幸好現在有許多抽籤 APP ,可以加速這種選擇障礙的過程。   不選擇障礙發作,抽籤 APP 前三名用起來 最新推薦的抽籤 APP 排行榜前三名 (圖片取自:PKstep) 這裡就來提供 my best 在 2022 年,最新推薦的抽籤 APP 排行榜前三名給大家,第一名是「趣決定 - 轉盤抽籤抽獎做出小決定」,這款 APP 裡面除了轉盤以外還提供搖一搖、老虎機、刮獎、翻牌共 8 種抽籤模式,自用派對兩相宜,畫面簡潔明亮受到多人肯定。   第二名是「小決定 - 選擇困難症克星」,具備擲硬幣模式還有基礎的轉盤模式,模板可以選擇聚餐吃什麼、真心話大冒險還有今天誰買單,也是一款多人派對上使用也合適的 APP ,而且它可以將常用的抉擇儲存下來,省去每次要重新設定的時間喔!   第三名是 「 Lucky Draw - Random Picke ‪ r 」,相較於前面兩個,這個就是比較單純的抽獎軟體,在舉辦尾牙活動或是玩派對小遊戲時很適合用,隨機抽選的數字範圍最多可達 100,000 ,也可以保留自訂的文字內容,在抽獎時還能選擇一次抽出或單擊抽獎。   其他還有工具邦和玩偶可以用 (圖片取自:工具邦網頁截圖) 這些實用的 APP 功能雖說差不多,但還是...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圖片取自:Pixabay 【ESG系列】—什麼時候要執行ESG? 上期在 【 ESG 系列】—什麼是 ESG ? 一文中,為大家解釋了 ESG 三個字母代表的涵義,總的來說它就是一份 企業永續經營的績效指標,大家都拿到指標了,那接著我們就要來瞭解瞭解什麼時候要執行 E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