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端午節到了!來看醫師怎麼教你健康吃粽子,順便來聊聊清宮內的端午節長什麼樣子

 


哈囉,大家好我是Ester!一轉眼,端午節連假要來了,6/36/46/5總共三天,這三天不論是要出去玩,還是要在家追劇、吃粽子都可以,但是這個粽子要怎麼吃也是一個學問,就跟月餅一樣,要吃得美味又健康可是有技巧的!

 

講到粽子就是要戰南北?!

在瞭解粽子怎麼吃比較健康前,我們先要知道粽子都有哪幾種,畢竟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以往講到粽子大家都在戰南北,然後總是可以戰個沒完沒了,但是實際上,粽子可不是只有分南北喔!

 

南部粽和北部粽各有各的擁護者,兩者的做法大不相同,北部粽是先將糯米和紅蔥頭、醬油、胡椒、鹽等調味料炒至八分熟以後,再包入豬肉、香菇之類的餡料後放入蒸籠裡讓米粒完全蒸熟;南部粽則是先用生米拌上滷汁,再包入炒好的內餡,用麻竹葉包起來後整個丟進滾水中煮到熟,因為是用水煮的所以吃起來較具黏性,有時在製作時也會使用月桃葉,用月桃葉包的粽子吃起來會有一股淡淡的月桃香。

 

甜黨別錯過冰過更好吃的「鹼粽」

甜黨的最愛

接下來是一個比較沒有爭議的粽子種類,喜歡吃甜點的人不能錯過的「鹼粽」。鹼粽是由圓糯米洗淨瀝乾後浸泡於鹼水中,包進青竹葉後用水煮熟,成品口感Q彈,可以搭配蜂蜜、細砂糖或紅糖食用,小時候都配豐年果糖吃,尤其冰過以後更好吃,天氣太熱吃不下鹹粽子時可以吃這個。

 

還有「粿粽」、「紅棗粽」,粽子種類原來超級多

其他還有用在來米和糯米研磨後的米漿當皮、裡面包入炒過的蘿蔔乾、豆腐乾和肉末的「粿粽」,還有在糯米裡面包3顆紅棗、蒸熟後沾白糖吃的「北平紅棗粽」,以及用荷葉當粽葉的「廣東粽」、長方形的「湖州粽」等等,粽子的種類。如果不是因為寫這篇文章要查資料,我還真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多種粽子。

 

醫師教你粽子怎麼健康吃

這麼多種粽子要怎麼吃真是大學問,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減重中心副主任–安欣瑜醫師說,一個粽子的熱量和它的大小及內餡有關,如果能夠自己包粽子的話,可以盡量選擇健康的內餡,例如使用雞胸肉、干貝、豆干等黃豆製品、瘦豬肉代替肥豬肉,或加入筍子、木耳、杏鮑菇等增加膳食纖維都是健康的食材選擇。

 

另外,大家在吃粽子時都喜歡搭配像是甜辣醬、蒜泥醬油或醬油膏等醬料,這類醬料不僅會增加額外熱量,甚至會讓你不自覺吃下過多的鈉,所以不建議大家搭配這些醬料。醫師也提醒大家,因為粽子屬於精緻澱粉,一大顆份量也不少,一天不要吃超過一顆,而且這餐吃過粽子以後下一餐攝取的澱粉量要減少,可以改以全穀類或地瓜為主食,避免麵食或白飯等精緻澱粉。

 

別忘了吃蔬果

也別忘記進食順序:先喝湯再吃1.5碗青菜,最後再吃肉粽。湯和青菜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吃完一個以後覺得不滿足,立馬吃第二個;還有吃粽子時記得細嚼慢嚥,延長用餐時間不但易產生飽足感,也能促進消化。

 

以上就是醫生教大家健康吃粽子的部分,感覺很實用,這醫師建議的這麼吃應該可以避免什麼粽子吃太多肚子痛,或是吃太多粽子變胖的問題,如果是家裡粽子太多怎麼辦?放心吧,再多也沒有清朝乾隆年間端午節時的粽子多,至於當時的粽子有多少一會再跟大家說,先繼續來聊聊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只食粽子而不知其原因?幫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

這是屈原(圖片取自:YT頻道CFABC鵝肉麵影片截圖)

為什麼吃粽子的原因相信大家應該從小聽到爛掉,總之就是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憂國憂民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是卻遭到貴族強烈反對,當時的君王楚懷王更在聽信讒言後下令流放屈原,後來楚國京都遭秦國攻破,屈原眼看祖國被攻破自己卻不能有所作為,於是在五月五日抱著石頭投入汨羅江中以身殉國。

 

楚國百姓在聽聞這件事情後紛紛到江邊哀悼屈原,並划著小船想要打撈屈原的身體,因為害怕江中的魚蝦會把屈原的身體吃掉,於是百姓便準備飯糰、雞蛋等食物丟入江中,希望魚蝦們吃飯吃飽以後便不會吃屈原的身體,後來就慢慢演變成為百姓們會在每年五月五日時用竹葉包飯、划龍舟,以此紀念屈原的習俗。

 
來點不一樣的,「清朝端午怎麼過?」

清朝的端午怎麼過?(圖片取自:Elle)

今天再來講一點不一樣的,從童年回憶《還珠格格》開始,到《後宮甄嬛傳》再到《如懿傳》清宮劇大家都喜歡看,但你知道清朝時期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嗎?根據李舒編寫的《皇上吃什麼》這本書裡面寫著清乾隆時期的端午節,乾隆規定「每年五月初一日起掛五毒荷包」,然後在西苑或圓明園會舉辦賽龍舟,皇帝還會親自前去觀看有時也會到戲台看戲。

 

入關前的滿族人也過端午節,但不是吃粽子,吃的是一種用椴木葉和高粱米做成、叫做「椴木餑餑」的食物,然後清朝在入關以後就入鄉隨俗的在端午節吃起粽子,誰知這一吃便把端午節吃成「粽子節」了!

 

不同餡料和形狀,多款甜粽讓你吃到飽

根據乾隆朝的《御茶膳房》檔案紀載,從五月初一開始帝、后、妃、嬪的膳桌上都要擺上粽子和粽方,還要有各種不同的餡料、各種樣式,形狀從方的、尖的、抓髻式等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通通都有,重點是!全部都是「甜粽子」。

 

你沒看錯,清朝前期的粽子都是用將米或白米做成的甜粽子,因為我們愛吃的鹹粽子是南方人的口味,身為北方人的滿足吃的自然是甜粽,那麼過個端午節的到底清宮內會出現多少個甜粽子呢?

 

滿桌都是甜粽子(圖片取自:GOMAJI)

根據乾隆十八年端午節御膳房的膳單紀載,當時乾隆的膳桌上擺了粽子1276個、皇后膳桌上的粽子400個 其他皇室成員桌上的粽子合計650個,也就是說過個端午節至少要準備2000多個粽子,皇宮內還會因為每天都要包超多粽子導致人力不足,甚至還要調派人手,真是個名符其實的「粽子節」。

 

幸好這麼多粽子並不是要皇帝和各宮后妃們全部吃掉,這些粽子在節慶活動結束後都會由皇帝分發給文武大臣,也會賞給太監宮女們,皇宮上上下下每人都可以分到一個粽子,有沒有稍微鬆一口氣的感覺?如果真的要由皇室成員自己吃掉,那清宮裡的人就會直接變成粽子的形狀,之後看見粽子都會怕吧😂

 

寫完這篇文章後,比起鹹粽子Ester今年反而更想吃吃看許久未吃的甜粽子,聽說除了鹼粽,現在還有包紅豆餡的甜粽,這麼有趣的東西怎麼能不嚐嚐,那麼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要去吃粽子的Ester,我們下次見!掰掰。

 

2022/06/01│民俗小學堂│標籤:粽子,南北粽,鹼粽,粿粽,世界樹峰會,紅棗粽,甜粽子,清朝端午節,乾隆,端午節,屈原,如懿傳,粽子節,

作者:Ester


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關於進香的3個小故事,有牽姻緣的,也有幫忙喬神位的

起水泡和鐵腿怎麼辦?在開「走」先學起來自救還能救人喔!

說到立夏就是要吃蛋!只是現在要吃蛋好難

糧食危機的解方?昆蟲食

氣象報導:未來一週「雨神同行」,那位雨神到底是誰呢?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灣蟲界的最大醜聞-假蟲王者

 業界震撼新聞 前幾週分享過台灣昆蟲產業的發展,以及日本蟲店的介紹,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昆蟲產業的發展與現況,但是,非常不幸地,在上週的 1 月 13 號,出現了一顆核彈,講風雨飄搖之中的產業炸上了天,規模與影響範圍都非常大,就如同核彈一般,甚至也跟核彈一樣,可能會有後續的輻射影響,重創業界。為什麼說得如此嚴重呢?因為這是一起誇張的詐欺案,嫌疑人甚至無恥地到處宣傳他的「成果」,買了新聞,也攀上了台灣第三大政黨一起宣傳,意圖增加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大言不慚地想親自拿著「偽造品」前往上次提到過的 むし社 ,意圖藉由欺騙 むし社 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的頭銜。 始作俑者 「他」曾經把自己包裝得像理想成功的青年,「他」曾經在無數人面前述說自己有多麼正派,以前有多麼無辜,卻同時也偽造了一切、欺騙了大眾,更因此拖累了台灣昆蟲產業的一些重要人物,因為出席過他的活動而一起被當成了共犯;其經營團隊更是充滿了重重黑幕,若不是吹哨者因為利益不均而跳出來吹哨,這個組織可能真的會繼續掛著不屬於自己的虛名繼續打著「世界第一」招搖撞騙下去……   一切的起源,來自於一名自稱有夢想想挑戰世界紀錄的學生,此人暫且以小陳稱之(因法律程序問題暫不公開姓名),根據小陳的自述,從小就喜歡養世界最大的兜蟲 - 長戟大兜蟲,也因為家境不錯,且就住在當時某知名蟲店附近,幾乎每天都去店裡跟老闆學習,也向他購買了當時價格高昂的長戟大兜蟲幼蟲,但當年資源與技術還不夠成熟,即使用了日本進口的飼育木屑,還是養不太大,自此他便到處拜師學藝,在自己家中建立了個人的養蟲室。 2018 年,小陳與認識的朋友找了林先生合作,以「林先生負責開店、小陳等人負責內務」的條件,在台中開設了一件甲蟲專門店 - 蟲鑑天日。這時期,林先生忙著自己的興趣上山採集,小陳則逐漸包辦了店內所有事務,甚至提出要林先生犧牲住宅空間讓店面規模拓展到二樓的計畫,但好景不常,由於林先生租的小空間真的有限,甚至影響到生活品質,加上店裏收入一直不理想,林先生打算收手不幹了,於是小陳聯合另一家蟲店「彩蟲屋」將「蟲鑑天日」招牌與經營權收走,於 2020 年在新地址開設新店面,自己成為了真正的「負責人兼社長」,開始到處宣傳自己非常會飼養「長戟大兜蟲」,主打「長戟大兜蟲的專門店」,轉型之後看起來是比以前要好上許多。 台灣第一的虛名 但是到了 2022 年,小陳的...

2023年春季生態巡禮

春天的到訪 清明連假,是最適合出遊的時期,隨著出國解封、氣溫回暖、以及疫情限制逐步解除,今年出遊的人潮相較於過去三年的疫情黑暗期,數量是明顯地變多了好幾倍。打開電視,可以看的國道塞爆、機場擁擠,但也代表著繭居的日子結束了。 疫情後的復甦潮 今年的春天,有的人選擇飛去日本、韓國賞櫻花,也有人選擇在國內遊玩,而小編則選擇在清明連假走入山區,進行 2023 年度的昆蟲巡禮,除了看看以往的老朋友們,也順便記錄一下這幾年反聖嬰現象伴隨而來的影響。 關鍵的春天氣候   3 月底4月初,是台灣櫻花季的收尾,也是第一波春雨的到來,春雨是台灣上半年非常重要的降水資源,也是宣告台灣中南部冬季乾季的結束,通常也代表著寒冷日子的終結,可以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春雨若少,對於台灣自然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可怕的,像是 2020 年的春天,雨量甚微,日照強烈,讓台灣在梅雨季前徹底的被「曬乾了」,不只全台用水被大幅限縮,農作物也因為乾旱而欠收,更重要的是,台灣山林也因為過度乾旱、天乾物燥而引起了數起森林大火,對於生態系無疑是浩劫。今年雖然也幾乎跟 2020 年一樣有個非常乾旱的冬季跟初春,所幸三月底到四月初的降雨比前年要來得多,而且冷氣團也比較多,讓台灣的春天整體偏涼,算是比前年稍微好一點。但是還不能太鬆懈,要是接下來的梅雨季沒有持續降水,難保我們不會踏上前年的腳步又得開始節水了。 春雨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阻止掃墓引起的森林大火。清明時節,是傳統的慎終追遠懷念祖先的時期,有許多家族會替祖先的墳墓除草,並以燃燒的方式處理割下來的雜草,但要是環境太過乾燥加上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很多家族其實沒有妥善處理燒完的火堆,沒有落實徹底滅火,火源若沒徹底熄滅,則容易復燃,若沒有春雨帶來的水氣濕氣,是很容易以周遭乾燥的植物為引進而火燒山的,而山林大火正是對台灣山區生態的最大破壞,大家心心念念的石虎、穿山甲甚至各種貓頭鷹都可能因此喪命,且環境也難以在短時間復原。今年所幸有降雨,讓山林的植物沒有那麼容易被點燃,但南部地區還是有幾起意外火燒山,不過總體來說已經比前年大旱進步不少。 櫻花樹上的精靈   春季生態巡禮第一彈,就是台灣非常有名的明星物種:霧社血斑天牛。 這種天牛是台灣唯一的保育類天牛,也代表著他是有著「免死金牌」的農作物害蟲,此種除了寄主櫻花外,也會去棲息在農作物的桃李樹上,...